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隧道加價

  繼西隧公司在一片反對聲音中仍大幅加價之後,東隧亦不甘後人,一於有樣學樣,全然摒棄作為公共企業的應有社會道德責任於不顧,不管老百姓死活,漠視小市民每天要忍受紅隧塞車過海之苦已忍受了這麼多年,實行”我有我加,你死你賤”。

  早就有不少人提出過,建議政府嘗試收購回兩條過海隧道,將之公營化,唯政府一貫回應只是,跟兩間隧道公司簽訂的合約期未滿,要實行最快也要等到二零一七,即是未來七年內,一切看來仍要維持原狀不變。七年!真不敢想像在這七年間,本港的汽車數量和流量將又會增加多少倍?

  既然政府也說管不了,小市民和壓力團體即使天天抗議又有何用?名副其實是有冤無路訴也,只能慨嘆這個政府真正有利民生的事從沒有大作為,也從無承擔,卻只懂處處搞些擾民小動作小政策--如停車熄匙、過關香煙稅豁免的香煙數量減至十九支等等,不管惹來怨聲載道,亦照行如儀,相反在這種擾民政策上卻大有擇善固執的決心,大顯其”強政勵治”。

  有見及此,本文想借此發表幾個狂想式怪論建議,以解決紅隧塞車死結,和東西兩隧繼續剝削市民的問題,聊博一粲也罷。

  一、建造一條可讓市民付費徒步或踏單車過海的大橋,此法亦十分符合政府一貫大力提倡的環保理念。至於成本問題,相信不會比興建高鐵或港珠澳大橋來得更昂貴吧?反正香港一直花公帑也早建設了不少甚少人使用的無謂行人天橋。

  二、恢復廢棄已久的汽車渡輪服務,由政府經營。我絕對相信在隧道費如此高昂下,這種服務不愁會沒有生意。這也符合近來十分流行的什麼保育原則,只因這種渡輪服務由來已久,且可加以”活化”,附設一些環島觀光渡輪服務,乘機兼用來吸引各地旅遊觀光客--這方面可以參考電車和纜車服務能一直維持到今天的生存之道。此外,在渡輪上,或可以准許自僱者提供一些如汽車美容及其他小生意服務,如此又可吸引創業,振興經濟,何樂不為?

  三、乾脆把整個維多利亞港填平好了,反正海港早已越填越窄,一於把新的海港搬遷分拆到香港的東西兩側,就如當年搬遷機場那樣,然後三條過海隧道今後就可完全封閉矣。如此政府又不知可多出多少地皮可用來賣地建豪宅,建設施。當然此舉少不免又會惹來那些對維多利亞港十分有感情的保護海港人士大力反對的了。

  四、全面擴建紅隧。

  五、這一條可能亦是最異想天開的:全面引入一種節能又環保的車船兩用的”水上車”。

  六、建設一種”吊車”服務:真正把汽車吊起,以鋼纜運送至海港對岸的”吊車”服務,屆時生意肯定好過”昂坪360”。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中國拉登何在?

  據報日本當局在近日高調拘捕了闖入釣魚台海域的中國漁民,以至又再觸發新一輪”釣魚台”風波。一如以往那樣,中國只是循例派個外交部發言人出來譴責幾句了事,對於民間的反日聲音和示威,卻力行箝制,一次又一次,讓廣大的中國人灰心喪氣。

  其實釣魚台應算是日本當年侵華留下的問題之一,而日本政府在這些問題上一向從未向中國展示過應有的道歉悔罪態度,也從未為當年欠下中國人民的血債正式負過責任,如不久前從報道中我們還知道至今仍有不少當年在戰爭中受難的中國老百姓,仍未能成功索償討回一個公道,而日本右翼份子年年仍在參拜靖國神社如儀,與對待當年同樣曾受過侵略的南韓的態度可謂大相徑庭。

  可嘆香港有等激進份子日日只懂向議員官員,及不同政見者叫囂、謾罵,為何不見他們為這件事情挺身出來,衝擊日本領事館,甚至發起反日的大型抗議示威,”自由表達”一下自己,向他們展示一下人民力量?難道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不是更加違反公義,違反民主人權,更應惹起公憤的嗎?

  忽然想及,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存在恐怖份子,比如我們每逢在九一一臨近都會想起的拉登。很想知道,中國除了新疆、西藏等地存在一些激進反政府份子之外,究竟還是否存在一些真正槍口對外的恐怖份子?如果有的話,為何不見他們組織起一些恐怖活動來對付日本?比方在日本放個大型毒氣彈(莫忘記當年日本人怎樣殘酷冷血地在中國以活人試驗細菌戰爭武器),或者效法拉登,找一支敢死隊駕飛機去撞毀那見鬼的靖國神社--這是比較激烈的即時見效手法,比較長遠而費事的則是設法派人滲透進日本國家內,進行分化煽動(這大概是中國人最擅長的,可惜又是那句話:中國人一向總是內鬥內行,對待自己人遠比對待外人惡毒和奸詐--此所以以上純屬個人一派狂想的氣話而已)筆者在此並非刻意鼓吹煽動甚麼暴力恐怖活動,但既然循正途沒法討個公道,那麼剩下來的恐怕就只有此一途徑了。反正在日本近來也早掀起了一片排華風潮,看來日本人對中國人本就從來也沒甚麼友善可言。

  勸句八十後的眾多香港熱血青年們,以及方今立法會中的幾位激進罵街議員,這才是你們最應該表現憤怒,激進罵街的時候!請你們馬上向廣大中國百姓負責,發起包圍日本領事館靜坐絕食抗議吧!把棺材抬到日本領事館門前吧!在日本領事館前上演街頭劇、三跪九叩、燒日本國旗、燒車胎、擲香蕉、掃檯、潑水、大罵粗口吧!

  後記:執筆本文約半月後,恰在”香港小說網”讀到高拙音(應是國內一位網上作家吧)發表的狂想式軍事兼政治小說”決戰靖國神社”,內容描述一批退役解放軍組成暴力反日組織”怒龍軍”秘密潛赴日本炸毀靖國神社,隨之引發連場與日本特警間鬥智鬥力的惡鬥,後更觸發中日海戰,並惹來美國介入的一段國際風波,閱後頓感痛快淋漓,鳥氣盡吐。其實本人也在很多年前早就想過創作一部類似題材的小說,講述一批中國現代秘密抗日部隊,或是一個神通廣大,近乎現代游俠式的英雄,如何私自為報昔年日本侵華之辱而向日本人進行暗殺行動,惜因才力未具,一直只能懸空,今見高君之精采大作,珠玉在前,可以休矣。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嫌貧仇富vs民主自由

  近日一度熱播的youtube短片主角,一句說話成為幾乎不讓於”創世紀”中陳錦鴻所飾許文彪的那段控訴地產商對白的那樣”經典”:”乜你要搭巴士呀,真陰功!”這句說話反映了甚麼?其實不過反映了一向在香港存在已久,見怪不怪的嫌貧心理罷了。

  而近來傳媒一度熱衷討論所謂”仇富”話題,我想,既然”嫌貧”存在已久,”仇富”又有何新鮮?嫌貧與仇富,其實好比一對孿生兄弟,一個銅板的兩面。有”嫌貧”,自然有”仇富”。或可說,正因為社會上有人嫌貧,所以才會惹來一片仇富現象。否則說出這句名言的片中主角,那位髮型獨特的”七人車男”,為何在網上會引來如此大的反響?

  又,愚見認為仇富現象,實在與現今社會上存在一片挑戰權威的風氣有著不小關係。以我觀察,遠在八十後這個名詞尚未普及出現以前,隨著民主自由思潮的日益普及,其實香港早已廣泛萌生出一股挑戰權威的風氣。只不過到了今天,民主和自由的定義,早已是各有各的一番演繹,以至越是民主、自由,民主和自由的真正意義反而越是含糊不清。有嫌貧,一定有仇富,但究竟有自由,是否一定有民主?有民主,又是否一定有自由?就像曾有人這樣批評過:香港人在英治時代,是有民主,但沒自由;回歸祖國後,卻是有自由,而沒民主。

  或許我們應該換個說法,究竟一個社會應該是先有民主,再有自由?還是先有自由,再有民主?又或者,再換一個說法,據說民主的真正精神是包容--對此,可能仍有人會持某種異議--但我們究竟應該先包容,後改革,還是先改革,後包容?而包容,或改革的底線又應劃到哪裏為止?

  回頭再說說這位”七人車男”,說真的我認為他那句”乜你要搭巴士呀,真陰功”並沒甚麼特別,也根本不配稱得上有甚麼”經典代表性”。社會上比他更看不起窮人,更加囂張、暴發、跋扈的嘴臉多的是。我相信在今天的大陸,隨便在哪個城市鄉鎮一找,就可找出一大籮筐。

  最可笑的是,網上居然有人這樣回應:影帝周潤發也常搭巴士。只可惜,”七人車男”所針對的,不是周潤發,而只是一眾窮光蛋而已。在他的心目中,就是認為自己擁有一輛七人車,總比你們這些搭巴士的窮人要優等--”我就是比你有錢,你吹咩?”不過,我也相信,在當時的情況下,他這句話很可能只是未經深思,衝口而出的一句戲言,其意不過在有意挑釁對方情緒,存心激怒對方罷了,充其量只是一種頗為幼稚的表現。我們實在又何必跟他一般見識?


男女戰場

  (一)
  常常有人批評說,男性總比女性慣於埋藏心事,不擅表達情感,是故也成為男性總比女性壽命為短的原因之一。

  究其實,男性大多數本就比較女性寡言,亦不喜絮絮不休,說些雞毛蒜皮小事或意義不大的多餘廢話。有人或會說,有些事情說了出來,雖然不一定有解決辦法,但總比鬱在心裏頭要好,我卻認為,這句話未必盡是真理。首先,那至少要看傾訴的對象是否得宜。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有閒心,有耐性肯去聽別人的牢騷?有多少人肯用真正誠懇關心的態度,去聆聽、回應別人傾吐的牢騷?不妨舉個例以說明之,如某人欲傾訴在生活上、職場上受到的種種鬱悶,或不公平對待,又或人際關係中出現的種種引致不快的問題,這時候大多數聆聽的一方,多半只會不假思索地回應以十分無趣的一句:”現實就是這樣的。”又或”做人就是這樣的。”、”工作就是這樣的。”試問當你聽到這樣的回應之後,還能再說些甚麼?以後又還願不願意再跟這樣的對象來傾訴牢騷?

  既然男性總是難以得到這種傾訴的適合對象,又深知這些牢騷話沒人會耐煩去聽,加上說了出來又根本無法解決任何現實問題,說了等於白說--對某種人來說,勉強要說出一種無法改變的痛苦現狀來,只能是一種更大的痛苦和鬱悶--是以久而久之,不會變得越來越收藏自己才怪。

  然而女性就不同了。大部份女性都是喜歡以說話聊天來謀殺時間的,因此男性認為是廢話的說話,她們卻可能不認為是廢話。情況可能又是那句老話:她們比較重視的,往往是過程,而非結果。相反地,男性一般是太執著於結果的。而太執著的人,一般總是比較不愉快的,心理上也比較不健全的。大概由此亦可推衍出一個事實,相對於大部份男性來說,女性一般是比較更會懂得享受生活的。

  (二)
  經常有女性會問及男性一個問題:男性是否一定較喜歡大胸脯的女性?當然,如果這位問的女性,與被問的男性之間的關係,是夫妻或者情侶的時候,這個問題通常更會惹來很大的尷尬:若果回答是,顯得有點像是承認自己好色;若回答否的話,又似乎顯得太也虛偽。事實上,當女性問出這種問題來的時候,內心多半早已存有一個既定的肯定答案了。

  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表面雖看似簡單,內裏卻牽涉到一個頗值得深思的哲學和人性層次。一個最簡單直接的回答當然是,大多數男性的確較喜歡大胸脯的女性--當然,也絕不能一概而論,凡事總有特例者,而這裏所指的”大”,當然亦只限於正常,而非誇張性的,過猶不及的大。否則,各種通俗媒介商人,又怎會時常拿女性的豐滿胸脯來作為吸引消費、刺激慾望的注目焦點,甚至作為銷售的商品?而在修身美容風氣越來越盛行的坊間,大多時尚女性又怎會那樣熱衷於做隆胸手術?眾多女性時裝,為何專以突出女性胸部為設計取向?眾多名模女星,為何又專以賣弄胸部身材為招徠上位?(有關這點可參看”陳大文部落”轉載陳雲先生一篇妙喻當今娛樂圈為”波波池”的妙文)而又有多少女性明裏暗裏,在斤斤計較著自己的身材尺碼?這就引發出另一個問題:女性是否也普遍較為喜歡欣賞一些大胸脯的女性呢?有機會的話,我也倒想拿這問題來問問女性,看她們的答案會是如何。

  固然,男性喜愛大胸脯女性,基本上是帶著很明顯的一層性意味因素在內的,這點絕對是自然不過之事,說真的也本無任何尷尬可言,只因此乃自然現象,不存在好色與否的問題--除非我們把”好色”單純定義為對異性的身體產生興趣,認為這就等如好色。否則女性的胸脯又怎會成為性器官的一種?但如果我們先撇開性這一點不論,認真一想,則胸脯較豐滿的女性,比起平胸的女性,看起來自然顯得較有一種健康的美感,那大概也是一個不能反駁的事實。再說,若從純美感角度來看,一個人的體態上若是較多呈現出曲突、起伏有致的優美弧線,也自然會顯得較有欣賞審美的價值,所謂曲線玲瓏是也。即使是欣賞男性,相信大家多半都會同意,一個肌肉飽滿的男性的身型,總也會比一個骨瘦如柴的男性身型好看一點的吧?當然,那也得看曲線表現在甚麼地方,如若表現在小腹上,那只怕就是普羅審美標準中的例外了,大概因為腹大便便,多少會給人一種稍覺滑稽臃腫的感覺。雖然也曾有人提出過,腹大便便的孕婦看來也是有一種獨特體態美的,但那畢竟只算是小眾標準--如果認為腹大便便的孕婦有體態美,為何腹大便便的中年男性卻沒多少人會覺得有體態美呢?背後莫非又存在一種歧視成見?

  對於女性是否欣賞大胸脯女性的問題,我常覺得裏面隱藏著一個矛盾的迷思。如果答案是”是”的話--我相信那也會是最可能的答案,否則又是那個問題:為何那麼多女性會那樣著意自己的身材--接著再問為甚麼?那就變成很不好回答的另一個問題了。假如承認大部份女性較欣賞大胸脯女性,背後是不存在任何性意味、性投射的因素在作用的話,那就只能解釋為我以上提出過的那個觀點:純粹出於一種審美的標準取向,或出於下文述及的另一原因。至於標準從何而來,大概不需多作討論--因為任何人的審美標準都或多或少免不了是受到外間的一定影響的(那至少要經過一定的薰陶習染才能形成),所以我認為不應存在像坊間很多人提出過的那種”在傳媒鼓吹下把一套狹隘審美標準強加到受眾身上”的問題。在此,我們只須提出一點就夠了,即使在不存在發達傳媒鼓吹力量的舊日社會,大概也不曾出現過以身材極肥胖,或極瘦削的體態為欣賞審美標準的情況吧?即使在人所周知的,較崇尚女性體型豐腴的中國唐代,大抵也不會欣賞那種在今日看來已是過度肥胖的體態的。

  不過,恕我比較消極一點,我絕對相信,在現今這個幾乎”唯性是尚”,受”性慾”歪曲、支配過甚的功利社會中,真正能從以上純審美角度出發去欣賞女性身材的人,絕不會太多。此所以大部份女性相比起男性來說,總是那麼較為重視自己的身材、容貌,其深層的目的,其實多半是為了更有效地吸引異性注意的虛榮滿足感和功利作用吧,所以與其說她們是欣賞大胸脯女性,倒不如說成是一種艷羨--雖然有部份女性絕不會認同這一點,因為這個說法對她們來說,似乎總有點貶損了她們自主獨立的地位,倒顯得她們像是要依附於男性的審美喜好下而活。而如果男性承認欣賞大胸脯女性就等同承認好色;女性承認欣賞大胸脯女性則都是基於欣賞一種健康自然美,這種說法先就存在著一種既定歧視的成份在內,說穿了也不過是一種虛偽的雙重標準而已。

  歸根究柢,如果男女兩性,真正都能做到少受一點性慾支配的話,那才是一種較為健康與正常的現象,否則就未免誠如陶傑所言,淪為一種停留於”口腔期”、”陽具期”的人類,受到真正的卑視。如此,則坦承較為欣賞大胸脯女性,不管對於男女兩性,都不應該再是一個引發任何尷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