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什麼也關自由行的事

  發生於上周日,被內地媒介稱為"二一六事件"的尖沙咀驅蝗行動,引來本地特首及高官強烈聲討譴責,連日來卻有本地傳媒不斷質疑,指為反應過激,應對事件背後成因先作深入了解,認為這種"反蝗"聲音,並非主流,不宜據此便下出香港已有人企圖在搞"港獨"的判斷等等。

  種種說法,已非新鮮。對此,愚見認為,既然主流意見,也一致不認同此次的行為,聲討和譴責便是正確而需要的,便沒有什麼過激不過激的問題。即使這種激烈主張,並非代表本地主流,也並不代表不應予以高度重視。至於有意見認為,事件只屬一小撮人對遊客指罵,未至動粗動武,似乎根本不用小題大做云云──又是這種說法。想說的是,即使如此,這次事件無論如何,卻足以破壞香港人在內地以至全世界人心目中的型象無餘,其理正等如內地人給我們的負面印象,其實也只是一小撮人行為所致,但卻往往影響至深一樣。更何況,據云在當日事件中,已出現諸多粗鄙侮辱言詞,甚至如"支那"等字眼也已辱罵出口──可知此字眼正是當年日本人侵華期間對中國人的辱稱(雖有意見認為這只屬china的古拼音,然而正如我們稱同性戀人士為"基"那樣,卻約定俗成地總已帶上了某種特定的蔑視成份),唉。不管如何,這群反蝗人士背後的意識型態,明顯已十分扭曲與偏激。如果說要等到有人開始動武開打,才作狠批的話,情況等同明知有計時炸彈在倒數計時,而非要等到它引爆才來開始處理一樣。再說,真要發展至動武開打時,事件就真的已嚴重到很難挽回的了。須知即使只是家庭成員互相不和口角,如若長期忽視不理,日久也終有發展至家暴的危險。又何況,根據我對法律粗淺認知,凡於公眾地方向他人作出足以讓對方受驚受威脅行為,或已足構成"擾亂公安"之罪。如果真有人犯法,警方出來執法,高官出來聲討,又有什麼問題?難道這又足以構成打壓遊行示威自由?

  固然,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會不同意,引起事件背後的根源問題成因,更值得探討和處理。有人質疑梁政府一直以來,無視於市民對開放自由行政策容忍度已達飽和的意見反映,一直無所作為,所以市民"谷到爆"之下,才會引發事件。不過,即使如此,還是那句,市民所針對的對象,只應是梁政府,以內地遊客為發洩對象,始終是相當不智和無理的。一切粗言辱罵,只該轉送給梁政府班子。

  有人亦藉機透過傳媒,抒發日來對自由行逼爆香港,和逐漸對香港人生活形成諸多不良影響的意見,大吐苦水,怨聲載道,認為反蝗人士行動雖然不值得支持,卻可諒解。不值支持,卻可諒解,像這種模稜兩可的角度,其實很有問題。正如我說過,世間很多殺人放火,作奸犯科之人和事,都很可能是被逼出來一樣,很多時人的行為即使動機正確,做出來的是壞事就是壞事。有一點我們需要首先釐清的是,做出行為者,是真的除此別無其他出路和選擇了嗎?如是,則我們對他們的同情和諒解,才是恰當的,反之則非,則可屬濫情的諒解。

  例如有人提到,開放自由行,導致本地小店不斷結業倒閉,通街變得只剩金鋪、藥房,租金又不斷上升等。老天,這問題的根源真的就只在自由行麼?真正的根源應是那些無良業主和大地產商啊!是他們眼見有利可圖,見獵心喜,貪得無厭,所以才會大幅加租,把小店通通逼遷,改租給大財團的啊!難道他們賺的錢便是合理應賺的?難道他們就不應對整個社會負責,就應該坐享其成?為何大家要默默忍受他們賺三四倍的錢,卻來整天怨這怨那?

  再說到逼爆香港的問題,那除了自由行之外,本地的新移民政策,其實亦是關鍵之因。誰也知道香港只是彈丸之地,然近年人口卻不斷攀升,有增無減,想不逼爆,幾難矣。不要說香港九龍的市中心,即連新界邊陲,也早就漸呈逼爆現象。乘港鐵,每天由早上七時開始,就一直逼到深夜,早已非開放自由行才開始的事。蘇局長叫大家不妨"多等一班車",容或有點涼薄──他自己雖有私人汽車可坐,但難道就不用忍受塞車之苦?你說逼爆迪士尼、海洋公園、廣東道、山頂等等,可能是事實,但油尖旺街頭,天天熙來攘往,人頭湧湧,其中試問又有幾多成真屬自由行?投訴常被自由行的行李喼撞過輾過?香港人走路的慣性,從來本就是橫衝直撞,視人如無物,毫無公德者,又幾曾限於自由行?我自己在乘港鐵時,就曾被一對無論怎麼看都不像自由行的港男港女,站正路口阻塞過,對方不但不肯在我下車時稍作讓路,還口出不大客氣之言!在鬧市走路,若稍趕時間,你只會不停被迎面而來的人直撞,誰又會來讓你?有很多人甚至故意把臉孔轉偏,詐作看你不到,"當你冇到"。逼爆,是人口本身就過多的問題,試問我們又怎能把一切,都簡單歸咎到自由行身上?


  當然,我不是說,自由行應無限開放下去,任何事情總有容納極限。這顯然是個難以一刀切解決的問題,任何抒解辦法,如有人提議開徵陸路入境稅,都將難免帶來其他"一簍子"問題。也有人提出擔憂,總有一天,香港終不再屬於香港人所有,對此我只想說,香港早就已非單純屬香港人所有的了。即使沒有自由行,多少外國移民天天都在湧來,試看中區半山蘇豪蘭桂坊等地,假日的中區遮打道、銅鑼灣維園,早就已全屬洋人和南亞裔傭工的天下了。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未富先驕?

  早前梁振英在回應有議員提出要向陸路入境人士徵收入境稅時,引用一句"未富先驕"形容港人,登時又一次幾乎惹來全城聲討,筆者本來也覺特首此言未免過份,孰料相隔只一星期,剛過去的周日便發生了反蝗團體發動網民在尖沙咀廣東道高舉龍獅旗,遊行示威兼指罵內地遊客,又與愛港力量成員等爆發街頭衝突之事──真令人不禁想起電視劇"老表你好嘢"中,曾被指為挑動中港矛盾的,背境同樣發生於廣東道名店門外的一幕戲。港人是否富,是否驕,雖一時難有定論,但由這次事件已足見證出,"未富先暴"倒是有了幾分。

  平心而論,近年大批內地遊客來港旅遊購物,雖難免對本土港人造成若干不便,卻又何罪之有?為何要不分青紅皂白,把一腔怨氣通通發洩在他們身上?即使其中有部份人一心來港走水貨,搶貴奶粉,搶貴日用品,甚至謀福利、爭產房床位、爭幼兒學位等等,畢竟也不至徹底斷絕了港人生路那麼嚴重,"罪不至死",試問又何必用上這種深惡痛絕,彷彿不共戴天,如對待十惡不赧之徒的態度來仇視之,厭棄之?如此全無量度、風度的行為,不客氣說句,我相信只會讓香港人蒙羞,完全不能接受,而且不但無助於減輕兩地矛盾,反而只會把矛盾對立加劇十倍──當然,不能排除有部份這些人本意可能正是如此。固然,作為"主人家",你自然有權對來客表示不歡迎,那大可以平心靜氣加以告誡,勸導,而並非一概把人家當作賊人、侵略者一般看待,用粗暴方式來驅逐。

  即使有人提出,認為今日情況雖未至惡劣到讓港人全無生路,但若放任發展下去,終會出現那麼一天,必須及早防範。然而,試問除了採取這樣被內地人批為"不文明"的方式(可笑以往我們很多人曾嘲諷過內地同胞在香港表現的行為不文明,然從這次事件觀之,敢問我們自己的行為又能比人家真正文明得到哪裏去?),我們真的已沒有別的防範之策了嗎?設想有天,大家終於徹底把所有"自由行"、新移民成功趕走,難道生活就保證一定會過得比現在好一點嗎?

  當然,也有一種普遍意見認為,開放自由行政策雖對香港帶來一定經濟收益,但這種收益根本全然只落到大商家大財團的口袋,作為普羅基層草根市民,卻從來分享不到任何好處。我認為此說也未免略嫌偏激,香港社會從來都是傾向偏重優待於大商家大財團的,不管在任何景況下,有任何經濟效益本就總是先由他們來受惠的。窮人蟻民,又幾曾真正有過資格分一杯羹?偶而能得些小恩小惠,就已算好的了。有時,甚至是窮人蟻民,本也是甘心情願接受這一點的,因為大家不是一向普遍都那麼認為,大商家大財團若有天生存不下去的話,窮人蟻民的生活也不會好過到哪裏,不是這樣的嗎?

  發生今次這樣的事件,個人內心非常為那些內地遊客難過和憤慨。香港人,可以忍受本地的大富豪大商家天天炒貴地皮,窮奢極侈,卻不能忍受稍為富有的內地同胞來港買名牌,擺擺闊氣,為什麼?有錢的大家看不順眼,覺得他們財大氣粗,暴發戶嘴臉;窮的呢,則又怕他們來搶福利,撈好處……一切若說不是基於一種純粹排拒,以至歧視內地人的心態,恐怕真的很難說得過去。冤有頭債有主,自由行政策縱有一百般不是,責任也不應由這些同胞們來負,而應由兩地政府去負。

  不由聯想到兩個世紀前,當中國還在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卻被洋人堅船利炮強行打開國門之初,我們中國人不也曾普遍抱著一股盲目排外仇外的心理?當年的外國殖民勢力固然是懷著侵略野心而來,今日我們香港這些"護港份子"試問又何嘗不是以同樣的眼光來看待中共政府,認為對方在有意要把香港侵佔、"殖民化"?有這種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的危機意識當然不算是太壞的事,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否應該提防,有朝一日將會重蹈義和團的覆轍,演變成另一場更可悲更深重的災難?

  又,聽過若干有關人士對此的辯解,都眾口一詞,指網民、驅蝗組織這些人之所以會做出這種行為,都不過只是被政府所逼出來的,我的看法是,這其實只是一個荒謬而站不住腳的藉口,試想,世間上有很多殺人放火,作奸犯科的人與事,也有可能都只是被逼出來的!


  何況,就算要"驅蝗",所針對的也應該只是那些來港搶福利,搶資源的新移民,而絕不應是這些來花錢渡假的同胞們!是日,一位"自由phone自由風"的聽眾說得好,歷來只有印尼、南亞、歐美等地的人排華,想不到今日居然連香港人自己也來發起排華,簡直是嗚呼哀哉,可悲已甚!事隔一天,驅蝗組織發起人在接受"自由phone自由風"節目主持區家麟訪問時,居然聲稱一切並非本意,而自己當時在場根本控制不到場面,很顯然也知道自己太也理虧,才會作此避重就輕的開脫辯解。如果一切真的並非本意,那請問當日當兩方發生衝突時,他當時在場曾做了一些什麼來加以制止?


  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香港的反蝗人士常指責內地新移民來港把物價炒貴,然而真不明白,香港是所謂崇尚自由經濟社會,有市自有價,有錢買東西幾時算是罪?真正應指責的其實是那些但求有利可圖,便不管他人死活,囤積居奇的奸商,什麼奶粉貴、住房貴等等,根本全因他們要藉此賺錢賺到盡,為何我們卻不反過來指責這些商人?不妨舉個例子,比如在戰亂期間,有大量人搶購米糧,無良商人自然恃機抬高米價,大發其財,如果有人只知指責批評搶米的人為抬高米價的罪魁禍首,顯然並沒太大道理與邏輯。


  更何況,單以樓價而論,根本遠在未有自由行之前,早早已是被香港人自己先炒貴起來的!為什麼卻沒有人提出過要追源溯始,先來怪責追究這批始作俑者?更更何況,莫忘記炒買炒賣這門香港人最擅長也最熱衷的玩意,當初不正就是香港人率先"以身作則",教化出一代又一代的內地同胞來的麼?這算不算也是一種"自作孽"?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撐李慧玲

  針對過去在很多議題上,有人提出包容的說法,亦有論者論及過所謂包容的原意,原該是處於強勢者包容弱勢者,而非反過來的論述。在今日的李慧玲事件中,究竟強勢一方是李慧玲,還是商台,相信已十分明顯,毋庸置疑。事件發展至今,雙方均各執一詞,雙方支持者亦自如是。固然,處弱勢一方有時並不代表一定有道理,然而,只要細心一想,商台這次突然解僱李慧玲,如果真有充足理據的話,為何卻不肯向公眾交代一個清楚?正如區家麟在"評台"的"寒冬煮蛙"一文中所述,一句"純粹是商業考慮"、"老闆有權作編輯自主"等顯然不能服眾。同樣是黑箱作業,這就難怪有人拿這次事件跟去年的電視牌照風波相參照和比擬。

  區家麟在文中指出,事件雖無確實證據證明李慧玲對於商台的指控屬實,但基於種種環境證供,再加上個人認為商台十年前已有過突然對兩大名嘴封咪的可疑前科,這就很難不能讓大部份公眾出現相信和同情支持李慧玲的傾向──尤其十年前的封咪事件,至今仍未有一個對公眾的清晰交代。正如區家麟在文中所指:"有權並不代表(所為)合理"。理由很簡單,一個機構隨時可以有權力向屬下任何一位殘疾,或有某種特殊性傾向的員工作出解僱,問題只是,它能否在反歧視的條例監管下提出足夠充份理據,否則便有觸犯法例之嫌。

  個人聽李慧玲主持的電台節目次數不算太多,然而一向頗佩服其人敢言風格和思路的清晰。可以想見,在大氣電波主持一個這樣的"烽煙"節目,所頂受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如在youtube上,我們可輕易搜尋到如黃毓民或人民力量等人在這些年間向其作出諸多粗口謾駡,冷嘲熱諷的視頻和聲帶。從這些視頻、聲帶中,不難察覺她敢於直抒己見,不畏強權,是其是非其非的勇氣。激進民主力量如人民力量等,固然恨之入骨,據說這些年間不斷地向其發律師信、投訴信,再加以粗口的電話騷擾(但在這次風波中,在電視上見到人民力量的陳偉業、陳志全挺身而出,促商台作一交代,不論是出自真心還是假意,多少仍值得嘉許)。此外,因其常在節目中批評建制派與政府的言論,我相信也同樣地承受著後者的多番批評和衝擊。真可謂吃力不討好,兩面不是人是也。如果說,這是純為博出位,為什麼什麼目的鋪路等等,到目前為止,我認為這代價也未免付得太大了。

  以其今天所累積下的名氣,我很市儈地相信即使她被解僱了,也絕不愁沒有被其他傳媒機構爭聘的賺錢本錢,此所以,我相信其今日所爭的,很可能全只為一口氣和一份公義而已。何況,任何一個機構在不足一天的時間下,突然如此倉卒地宣佈即時辭退一位服務了多年的員工,倉卒得甚至連對方返回公司收拾一下個人物品的機會也不容許,如此做法,在任何稍具常理的局外者眼中看來,都顯然極不尋常,也似乎殊無必要。以我理解,一般除非是針對曾干犯了極嚴重刑事罪行的員工,又或是僱主在有理由相信,只要把對方多留在公司一天,便會對公司構成如洩露商業機密等極大即時損害的情況下,僱主一方才會作出這種安排的。


  不管真相是怎樣,今次事件為公眾帶來的實際效果,是又一位出位敢言的時事評論員被滅聲封咪,無論如何,對香港社會和新聞傳媒界都是一個損失,絕不是一件好事。即使為商台贏得了某種好處,長遠而言,都將是得不償失,讓這個電台機構的公信力再一次受到不小的打擊和損害。隨便解僱一位員工,對商台來說,可能只屬微不足道一件小事,也許我們相信,即使去了一個李慧玲,今後可能還會在電台出現另一個李慧玲,但問題是,誰能保證同樣的歷史又會不會一次一次地重演下去?鄭經翰、黃毓民、吳志森等名嘴雖先後被扼殺封咪,可誰也阻不了他們在其他媒介發出更大的聲音,所以期望李慧玲,也絕不必因此氣餒和窒步,請為眾多挺你的支持者而繼續發聲下去!離開了商台,或許只會帶來更廣闊的一片天空!加油吧!

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

"野王"、"上鎖的房間"、"痞子英雄"

  是日看J2台,分別看到了兩齣新播的韓劇和日劇的首集:"野王"與"上鎖的房間",似乎都頗能從中窺探到這兩地電視劇集值得一談的若干有趣特色,於是急忙從網上搜尋了關於兩劇的一點劇透和資料。根據資料,兩劇在原產地首播推出的年期分別是2013年和2012年。

  先說一點這齣據說改編自漫畫作品的"野王"。近來很多本地觀眾天天都在批評TVB劇集無新意,千篇一律,然而當看過本劇的劇透之後,個人卻發覺,這部也算近期的韓劇的劇情其實比起TVB劇也有點不遑多讓的爛(幾乎還有種感覺是它的編劇在刻意向TVB劇致敬呢)。由此觀之,大家有時似乎也不必向TVB編劇諸公太予深責矣──原來號稱正領導潮流地位的韓劇,本就從來不乏這種大灑狗血的例牌貨色。整個劇幾乎充斥著我們耳熟能詳的煽情堆砌情節:女主角自小家庭慘變,慘成孤兒,還遭養父垂涎侵害,決心逃走另覓新生,托庇於同在孤兒院長大的,對其痴心一片的男角。後者為供其上大學,甚至偉大到去當舞男。誰知就在此時,無良養父又再尋至,女角一時慌張錯手殺人,男角得知後竟企圖為對方頂罪(這真有點讓人想起當年韋家輝名作"義不容情")。但最後二人終決定把屍體秘密埋掉,忘記此事繼續生活──又有點像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只不過兩人並沒裝作互不認識,卻索性一走了之,相宿相棲,幾年後還生下女兒。

  然而後來劇情一轉,女角得悉男角竟為供養自己當上舞男之時,非但不感恩,反而心生厭棄,逐漸變成"娘心如鐵"的女版陳世美,更不惜為向上爬利用感情勾搭上所任職公司的"太子",一步步露出奸險面目,甚至翻臉無情將當年的殺人罪全推到男角身上,令他鎯鐺入獄,而自己則逐漸侵吞了夫家名下企業的最高權力(只不過這回編劇似乎是想有幾大玩幾大,居然設計她最後處心積慮還要當上總統……的第一夫人)──看!這種角色和橋段,大家以往是否都在TVB劇看得太熟口熟面了?最後當然是好人設法反擊報仇(只不知當中有否涉及企業收購與反收購的大鬥法?),而男角的反擊方法居然也是試圖以美男計去接近女角的女上司(女二號),這還不止,編劇似還嫌橋不夠多,從中還要再加一條孿生兄弟身世橋:男角原來另有一孿生兄弟,但這孿生兄弟因劇情需要,未幾也即被女角誤害而死,於是男角順理成章,乃冒充成已死的兄長,以他的身份來進行復仇大計!還不止,在男二號"太子爺"富二代那邊,居然也另有一段身世隱秘:原來他心目中一直以為是自己胞姊的女二號,赫然是他的生母!這樣的橋段在港劇中則可算是比較少見了。總之,可見整個劇為求不擇手段達到戲劇效果,彷彿已把所有可用的陳年舊橋都一古腦兒堆砌到了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作為也一度當過編劇的筆者,我相信這種橋段和劇本,如果有本地某位無名小編劇敢拿出來向投資老板推銷賣橋的話,多半不但不會被對方受落,甚至有可能還會引來一頓頗不客氣的冷嘲奚落呢!

  不過,這似乎正就是韓劇的一大特色:從來不避老套,吹咩?偏偏每一齣不是男女主角患絕症、多角戀戀來戀去,就是剩女剩男,敗犬冤家由頭鬥到尾鬥出愛火花那種愛情喜劇,又或家庭倫理,婆媳糾紛,當然還有寫不完的爭產、再爭產。幸而,本劇的男一號是權相佑,一位個人也十分欣賞而近期又甚少有機會看到他演出的"型男"。在劇中看到他有那麼多演技發揮(甚至還大騷一身壯碩肌肉),相信一眾粉絲們定必看得頗為滿足。

  而"上鎖的房間"雖亦不脫日本推理劇的模式,卻畢竟有丁點新意:它的主角並非神探,而是一位開鎖專家,保安專家,顧名思義,全劇題材集中於展示出各式推理影視、小說作品最常出現的"密室奇案"題目。風格和手法都頗像大受歡迎的"神探伽利略",因為主角最大的興趣和動機都只在於解謎,而非破案緝兇,而男主角都同樣被設計成一個性格孤僻特異,又不苟言笑的怪人。不錯,個人對這類推理奇情題材作品是有點偏愛,因總能在從中學到一點點新鮮知識,不過,能把這種題材展示得輕鬆、吸引而又不沉悶的作品,並不太多。我想,其中最大關鍵點是在於主角的性格、身份等設計上,如"神探伽利略"中的男主角就是一個設計得很成功有趣的典型。

  最後,順帶也提一提去年剛看過的台灣舊劇"痞子英雄"吧。一向很少看台劇,大概因為早已過了愛看偶像愛情劇的年齡--而這似乎正就是台劇主要的,也是唯一的拿手劇種。但本劇雖然是偶像劇包裝,卻罕見地摻雜了很多警匪懸疑片的元素,而且似乎很能吸收了美劇的成功優點,幾乎每集都以懸念緊扣,吊足觀眾胃口──雖然看過有些網友觀眾對本劇劇情上的狠評(大概主要是誇張犯駁等)──但對我這類要求不高,但求過程看得過癮的觀眾而言,已可堪滿足,還吸引得一集又一集的追看下去。最初找這劇來看,動機原只為在"狄仁傑之神都龍王"中看到過趙又廷的演出,觀感不錯,才想從他這齣成名作品中再認識一下這演員,結果果然發現這小子在劇中演得魅力非凡,簡直連萬人迷偶像周渝民也給壓住,搶盡鋒芒,難怪瞬即一炮而紅,成為連大導徐克也相中的偶像新星(有趣的是,根據資料,劇中飾演警察局長的演員趙樹海原來正是其現實中的父親)。除此以外,兩位女主角外型也清秀可人,十分養眼(其中一位真有幾分像TVB女藝員康華),至於周渝民的演出也實在給人幾分突破性的驚喜,還有就是我們較不熟悉,很少機會看到其演出的洪金寶另一公子洪天祥不但在劇中出任武指,還粉墨登場飾演反派一角。然而,給個人最大的驚喜還是,原來台灣電視製作人除了擅長拍偶像愛情劇之外,居然也能拍出這種水準不低的警匪劇來。過去,不論是美日警匪劇、本地警匪劇,我們都看得不少,台灣警匪劇卻不能不算少見。

  另外,本劇的監製導演蔡岳勳來頭不小,看資料原來還是台灣名製作人蔡揚名的兒子。又,看導演名單中赫然還出現"高林豹"的名字,這名字在八九十年代曾出現過在多部香港電影的導演名單上,雖然在行內外不算太有名,卻也算是一位資深電影人,只不知是否同一人。


  三齣劇各有當地特色,一煽情,一傳統,一新鮮。我認為,其中作為老大哥的日劇水準保持一貫穩定,韓劇則除了包裝以外,在創意上似乎還須多加把勁;至於台劇,至少讓我們看到,正在穩步尾追,寄望不久將來,能帶給觀眾多點新劇種的開發題材,多點不一樣的選擇。

2014年2月6日 星期四

如此民主

  想說一個很簡單不過的道理:民主的精神,如果就代表為了任何一個只要自己認為合適的理由,就可以訴諸暴力的話──雖則有人認為拋擲毛巾不算暴力──,那麼我個人真的十分困惑,今後當有人毫無禮貌地擋住我的路,或在我面前幹了些十分令我討厭的事情時,我是否應該也拿一條毛巾來擲向對方?甚或我可以用屎尿來擲向他──拋擲屎尿,在人民力量的諸君定義下,可能也同樣根本不算任何暴力的。

  只想問一句,作為譚得志等人所最痛恨的“泛民”陣營,即使再有多麼十惡不赧,卑鄙無恥,甚至是漢奸走狗賣國賊,難道就應該用到這種態度和手段來對付他們嗎?在法治社會,一個人縱使面對的是殺父仇人,大奸大惡之徒,也絕無必要或理由去使用這種手段──日本政府公然篡改侵華歷史,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戰犯,還強霸釣魚台、菲律賓總統對港府提出對人質事件受害人家屬道歉的要求置諸不理,態度輕蔑,敢問我們是不是就該向他們投擲炸彈?是日在港台的“自由風自由phone”節目中,有聽眾替“佔中後援會”等人辯護,指當日那種粗暴行為只屬“善意規勸”,這簡直完全是指鹿為馬,顛倒黑白莫此為甚的說法,我真想說,如果這也能解釋為善意的話,假如我當面向這位聽眾用粗言問候其娘親,而事後解釋為出於善意,不知他又會否接受?“人民力量”之荼毒香港人心至此,實在不得不令人慨嘆。

  或云,在任何民主社會中,出現這種事情,根本算不得什麼。只想反問,在任何社會,人民做出很多很多不道德,不守禮,甚或是不守規矩與法律的事情──最簡單如不依交通燈過馬路、隨地拋棄垃圾等──同樣普遍也不算什麼,但是否就代表我們都該一一容忍、接受、視若無睹?

  任何人如果拿一個自己認為正當不過的理由(如爭取所謂的真普選)作擋箭牌,而就可無所不用其極,無所不為的話,我敢說,即使有天能爭到“真民主”,這“真民主”所帶來的後果與影響,也一定只會演變為為害社會的暴民攻治,絕不值得推崇和嚮往。

  對,在下也許只是你們眼中一個無知無識的“老坑”,夠不上你們的聰明與巧辯,然而請問你們憑什麼自以為所做的一切,就完全是有理有據,合乎正義,而又合乎全香港人利益和福祉的?退一萬步,即使“泛民”真如你們所說,是出賣港人的假民主陣營,是漢奸走狗賣國賊,把他們徹底鬥垮鬥臭,鬥得香港政壇只剩下保皇黨建制派力量之後,究竟對全香港人又有什麼好處?難道這就是你們希望見到的結果?那麼請問你們的下一步又會是怎樣?是再把共產黨、保皇黨等徹底鬥垮鬥臭方休麼?如果真是如此,為何不能把次序先調一調,先把你們最憎恨的共產黨、保皇黨來一個鬥垮鬥臭?只要解決了共產黨保皇黨,所謂假民主的“泛民”難道還有可依附托庇的對象來作惡嗎?難道你們也想效法蔣介石當年的“先安內後攘外”的做法,先把自己內耗個一塌糊塗,才來對抗外敵?請問究竟是假民主較可恨,還是真專制可恨?如果大家寧願選擇後者的話,大家又何妨就讓現狀倒退回帝制算了?

  鼓動年輕人對現存法制、現況進行盲目的挑戰,抗爭,顯然是很易收效和很吸引的一件事,然而,謹希望各位年輕人在受鼓動之餘,能多認真去想想,在抗爭與挑戰之後,你們究竟又想得到一些什麼?以文革式手法去踐踏所有其他持不同意見者的尊嚴,徹底否定別人的不同想法,強求任何人的想法都只能符合自己的標準,否則便要進行瘋狂狙擊、扼殺、謾罵和侮辱,試問這樣得來的民主,又真有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