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4年3月4日 星期二

這不是道德問題

  發生於上周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在聆聽財政司發表財政預算案席上,被揭發透過平板電腦瀏覽性感美女圖片,以至被網友譏評為"何俊淫"的事件,端的頗令個人震驚意外。令個人震驚意外的,倒不是平日看似道貌岸然的何議員,居然也有此癖好──個人實在無意站在道德高地(如某電台節目主持人所言)來看待此一事件──倒是透過這事件,卻實在明顯彰示出此君在政治智慧,以及自制力上的嚴重不足而已。明明知道在立法會會議上,是全程受到傳媒監控直播的,為何仍愚蠢到在這時候做出這等行為?有興趣瀏覽這些照片,什麼時候不可以,卻偏要選擇在這種場合,以致貽笑大方,釀成大醜聞?這就足以反映出其人作為議員之弱智與輕佻。

  這次事件,個人認為,也跟早前女教師林慧思在公開場合以粗口辱罵警員事件有頗相類之處,都足以引發出值得青少年、大眾好好思考的一個通識問題:作為公眾人物或特定身份人物的道德標準,是否一定必須比普羅大眾為高尚?很顯然,如果事件主角不是這位民主黨議員,而只是一位普通的草根宅男,又或此君只不過是在家中偷偷瀏覽此等照片──甚至是AV──那又將如何?又有什麼關係?可以想見,關鍵不在於道德,而在於場合問題──我們當然沒理由期望議員均為道德上的聖人。有種意見認為,我們為何能容忍某些議員在會議上打瞌睡、寫大字、玩電子遊戲等等,而獨不能容忍何議員看看o靚模照片?我只可以說,原因很簡單,這實在很不符合普羅大眾對一位議員的普遍期許。如上所述,大眾自然不能期望議員均為道德上聖人,但至少應具備一定的智慧與自制定力。二者對一位議員來說可謂相當重要,尤以後者為甚。一個人若欠缺足夠的自制定力,很顯然不易成就出什麼大事。尤其作為男性,天生便具有一定的好色弱點,要求自也相應地比女性為高一點。否則,一旦處在大關節眼上,選民如何能期許你能抵受得住各種利益誘惑而剛直不阿,堅守自持?

  至於說到瀏覽這類照片,是侮辱女性云云,我認為這才是更為不值一哂的偽道德。敢問今時今日,肯拍這類照片,"出賣"胴體的女性模特,有多少難道是出於非自願者?在此,非自願的定義,當然不只限於"受到他人以武力或以其他力量脅逼"而已,真正的定義,乃在於真正別無其他可行選擇而生存者,舉例如o靚模覺得除此以外,別無其他可名成利就捷徑,那顯然就算不得是"真正的別無選擇而生存者"。既然有一方是為名為利而出於自願,自甘拍出這種艷照來向男性招徠,那試問當別人來瀏覽這些照片時,又何所侮辱之有?


  所謂千年道行一朝喪。泛民派系在近年已受到這麼多的攻擊、責難與批評,作為民主黨前黨魁的何俊仁居然不思自我檢點,反而在議會上做出這等足以更加傷害黨譽與個人聲譽之輕佻行為,顯然有點不值得原諒,活該受到譴責。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武俠劇填詞達人鄧偉雄先生

  偶然聽到香港電台逢周日下午播出的一個很適合如我這類老餅收聽的節目"電視風雲半世紀",端的聽得有點津津有味。顧名思義,節目圍繞著香港電視數十年發展回顧為題,每集專訪一位業界的老行尊嘉賓,暢談當年電視圈點滴與個人在電視圈生涯經歷。如剛過去的幾集,就分別訪問過資深電視人徐小明先生,以及一位個人一直非常敬佩的資深創作人兼填詞人鄧偉雄先生。

  一直以來,對鄧先生歷年為多首電視劇主題曲插曲創作的詞作,都十分傾倒偏愛,佳作可謂不勝枚舉,其水準之穩定,用字修辭之優雅、準確、工整,意境之或浪漫詩意,或豪邁激昂,均覺在在不在黃霑、盧國沾等大家之下,從中不難看出,非本身具有深厚國學功底實不易為之,尤其擅寫古裝武俠情懷的曲詞,個人甚至有一主觀評斷,由他所寫的此類詞作,實在不作第二人想。他所寫的"春雨彎刀"、"鐵血丹心"、"一縷情"等,俱是個人心目中的其人代表作。是次難得的訪問中,他向主持人透露,原來由於興趣及創作工作的緣故,他曾大量讀遍中港台很多武俠小說,以至敢誇下海口,謂一百種成書於九十年代以前的中港台武俠小說,他看過的至少已達九十種。這就無怪乎他寫起這類武俠劇詞作來,每每那麼得心應手,佳作紛呈,彷彿渾然天成。訪問中,他還提出填詞的其中一個重要竅門,是注重節奏感,即以節奏配合用字的虛實強弱輕重,實在值得每個填詞初學者緊記用心學習者。以其如此豐富閱讀武俠小說心得,猜想有天他如有心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大抵也可輕描淡寫信手拈來,殊非難事。

  不過,我以為,其填詞的成就,畢竟還在其劇集的創作策劃的成就之上。

  又,據說,他在事業有成之際,曾毅然下決心投身大學進修中國文學,足見其對國學之熱愛投入程度。這不期然令個人聯想起一位在編劇行內相交日子頗深,一直以來都十分敬佩的,知識份子良師益友──此君亦曾在失意下崗之時,毅然選擇重返校園,花兩年時間去進修中國文學。這年頭,在香港這樣一個功利社會,能具如此抱負與勇氣決心,又付得起這種代價的"呆子"試問又有幾多?

  談到創作心得,他還提出一個在行內可算為頗老生常談的論調:故事原來來來去去總脫不出那幾大類,因此故事其實並不重要,重要者乃在於人物性格的設計,以及情節上的細節。雖是近乎老生常談,但卻顛撲不破,很值得每個創作人的認真深刻反思者也。由此引伸,原來故事可以老套,人物性格與細節設計卻不能老套。


  最後,他還說,他認為本地的文學研究領域,未來應至少包涵三種範疇,即流行曲詞、武俠小說,以及電視劇本。然而,金庸的作品,知名填詞人如林夕、黃偉文等人的詞作,近年雖已越來越受到受眾和藝術界的重視尊崇,但說到電視劇本嘛,形勢則似乎遠遠未可企及。印象中,似乎只有杜國威的多齣舞台劇劇本,才得到過比較顯要的藝術評價。另外,在產量上,本地現時幾乎定時便會批量生產出一定數量的電視劇劇本與流行曲詞,原因很簡單,是有市場需要,而既有市場需要,自有人才的不斷供應投入──舉例如流行歌手新人吧,我就常常想不明白,既然都說本地唱片市場已日漸萎縮,呈現不景氣,然為何每天卻還有那麼多的新人面孔不斷投入市場,受到唱片公司的力捧,以至本地的樂迷根本就連這些新人面孔,以及他們所唱的新歌都沒機會,沒時間好好消化認清一下?難道本地的流行曲消費市場又真能容納得下每天不斷湧現的那麼多新人新歌的加入競爭嗎?這會否已形成一個供過於求的極端畸象?至於說到武俠小說,對其今日究竟還有多大的市場需求,作為半個武俠迷的個人實在卻已不大感樂觀了。或云,現代的經濟社會,早已進入一個只有主動創造出消費者需求,才能生存下去的時代。創造消費需求,也似乎正正是創作的另一門最高學問。要從中突破成功,難道最有效的途徑,正就是不斷以量增來博質增?

馬伯庸與他的"三國無間"

  認識馬伯庸這位作家的名字,源於偶然在圖書館找到他的作品"三國無間"之"風起隴西"──一部以三國為背景的古代"無間道"式諜戰小說。一看之下,就覺得很有新鮮感,而且情節十分引人入勝,文筆也頗為獨特,遂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唯一可惜是,故事有頭無尾,並未完結。

  隨著近來三國熱的興起,以三國為題的各式類型小說,坊間實在充斥不少,包括玄幻、武俠、歷史、穿越等等,但能寫得精采而吸引我的,並不多,本書卻是罕見的一部。可以說,這是個人近年較為喜愛,感覺值得花錢買來珍藏,以便日後一再細細加以回味的一部小說作品。事隔數年,再次拿來重讀,仍然不乏趣味,而且更從中獲得了一種在識者眼中看來,或許是尋常膚淺不過的體會:這部小說之所以能那麼吸引我,其中一個關鍵重點,是細節寫得十分豐富而獨特有趣。作者以其生動筆觸,和精密的情節設計,描繪出一個充滿懸疑緊張趣味的古代諜戰世界。雖然其中若干地方不乏頗現代化的概念植入,和頗現代化的描述,但作為一部通俗小說來看,這些都不算是太大的毛病。最重要的是,書中很多精采細節,寫來均顯得很有信服力,看得出作者並非信筆胡來,事前對於三國歷史諸如各種典章、制度、地理等想必都下過一番考據功夫,例如述及蜀國所設立那個名為司聞曹,形式近似今日中央情報局的古代間諜情報組織,雖則不知其中有多少真正史實資料可稽,然確實寫得"似層層",一點也不含糊,十分實在而又能一新讀者耳目。可以說,其整體風格,比較接近喬靖夫硬橋硬馬和注重質感、注重氣氛營造烘托的一路。

  故事以魏蜀兩國間諜與反間諜組織為爭奪、保衛由諸葛亮設計的超強秘密武器(元戎、蜀都兩種型號新式戰爭用弩機)為主線,從中引發出一連串扣人心弦,緊張得讓人屏息不已的諜戰情節,雙方各出奇謀,鬥智鬥力,峰回路轉,耐人尋味。


  在百度與維基搜尋了一下此君介紹,雖然簡略,但從其作品列表中,感覺他尚有幾部作品都很能吸引個人興趣,包括"我在江湖"、"觸電的帝國──電報與中國近代史"與"三國機密"、"三國配角演義"等,端的堪稱"網絡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