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電視的死胡同

  無線的殭屍劇終於開播,執筆時未知收視如何,但在同時段已無任何對手之下,可以推想,收視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坦白說,劇集至今個人還只看過一些零星片段,所以只粗略了解一點點劇情。唯我相信,以描寫殭屍的中外影視作品之多(當然也包括亞視的經典“神劇”“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大部份的劇情橋段應早已玩盡玩透,玩得差不多了,要再從中玩出新意來,實不容易。別的不說,光說“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的編審陳十三先生,就簡直已在橋段上挖空心思,大玩特玩:從鬼魂、神話中的神仙、民間傳說中的妖精和人物、到輪迴,穿越、時光倒流,再到帶科幻片味道的“聖經密碼”、殞石撞地球所帶來的世界末日(適逢近日據NOWTV報道,類似的末日預言居然又再被人提起,而且最令人震驚的是,預言中的末日來臨赫然就在本月的月底!)等等,堪稱一部“衛斯理小說橋段大全”,到了第三輯,甚至連捉鬼飛虎隊特警也玩上了,再加上一段穿越回到宋朝打殭屍,可惜已漸見有點開到荼蘼,無以為繼了。

  既然殭屍的題材已被玩過那麼多,筆者真頗不明白,無線的主創人員為何到了今年才來步其後塵,“執”其“水尾”?殭屍題材,在個人心目中,大概早已跟警匪臥底題材一樣,變得讓人一見便覺倒胃,生厭了。其實西方自古傳說中的四大恐怖片類型怪物,除殭屍之外,還有人狼、木乃伊、科學怪人,此外還有喪屍(明珠台曾熱播過的美劇“行屍”,相信不少觀眾都曾追看),為何電視台不能發揮更大創意,破天荒在港劇中開創出以上的各種題材劇集?還有,盜墓小說近年在內地那麼盛行,像這種題材在港劇中也似乎是甚少涉及的──但凡有心開創新意,就必須勇敢無懼地去嘗試冒險踏出第一步來。

  像過去就曾聽過不少的說法:做人要是永遠選擇停留在自己一向習以為常的所謂comfort zone中,必然難有進步。這在做人處世來說,固然是知易行難的事,唯創作上的跳出comfort zone,無論如何,都顯然絕對是比諸做人處世來得更加容易,而且付出代價更少的一回事情,不明白創作人為何連這點小小的風險代價也懶得去付出?

  由此,聯想到自本月月頭開始接替亞視騰空出來一條免費電視頻道的ViuTV節目。這個台打響頭炮的節目計有繼“來自星星的你”之後,近來大受熱烈追捧的話題韓劇“太陽的後裔”,和真人騷節目“跟住矛盾去旅行”──這節目的首輯便以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和主席曾鈺成一起往外國旅行來作招徠賣點,唯個人總覺得這條“橋”始終跟TVB早前的“四個小生去旅行”太過相似,故而實在不覺得太過特別──只除非在節目中讓兩位主角擦出一點真實火花,有如當日謝賢在鏡頭前怒摑曾江的類似火爆鏡頭,否則所謂的“矛盾”,又有什麼吸引可言?

說到該台的另一主打真人騷節目“女子MMA”,內容主要是全程記錄真實中的幾位女性主角,如何全情投入自由搏擊MMA運動訓練中,到後來參加實戰比賽的歷程。然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兩個字:who cares?這時世,即使電視台能找來好幾位當紅的女明星藝人來演出這種真人騷節目,大抵也不易惹來太大的反響,記憶中無線亞視過去也曾製作過不少這類的節目,如找來一些明星藝人去親身體驗一些生活以外的種種不同職場經歷等等。更何況找來的主角只是一些現實中的平凡人物?

  可以預見,ViuTV是次選擇以真人騷節目來作主要節目製作方針的政策很可能是一種錯誤。像昔日的麗的/亞視曾花耗了三四十年的時間,結果一樣還是攻不破觀眾對無線的慣性收視,難道今天的ViuTV卻可望在短期內做到?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電影”十年”的爭議

  電影“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頒授“最佳電影獎”,惹來熱烈爭議話題。大部份反對的批評意見是:電影專業水平不足,而且連一個技術獎項都沒拿到,所以根本不配拿得這個獎項(據知電影的製作人之一在上台領獎後致詞中,亦曾直承能拿到這個獎是“有愧的”──以我理解,這並非虛偽自謙之言),據此認為,金像獎的評委是“意氣用事”、“情緒化”、“政治凌駕專業”等等。而主要的支持者的意見呢,我想大抵都是:電影能反映深切的時代意義,或淋漓表達出港人對現今政治狀況的憂慮恐慌等等。

  遺憾,電影在下至今仍未有緣一看──根據部份論者所言,大概根本沒資格置喙──然而根據流傳的大量劇透,以及個人作為半個老影迷的有限經驗,筆者卻有理由對自己對電影的認知有若干的信心。

  首先,對於電影之惹起熱烈話題性,相信沒人可予否認。然對於電影究竟是否反映出了大部份香港人的主流心聲,則顯然仍可帶來一番相當爭論。不妨便以電影中較易掌握的“方言”一段作舉例:故事中透過一位的士司機在未來十年後的個人經歷,預視出有天當作為香港主流特色的廣東話方言,已漸被內地的普通話強勢壓逼下而淪為邊緣化末流之後的憂慮。然而,個人認為,這種憂慮似乎是有點不切實際的杞人憂天。試想,普通話在內地成為標準國語至少已逾六十年,如政府是有心打壓毀滅包括廣東話在內的各種方言存在的話,各地方言大概應早已被毀盡,為何卻仍能存在呢?不妨又想想,我認為在香港處於英國殖民地管治下那麼多年,廣東話,以至中文被英文英語打壓的情況豈非更為嚴重?

一部最佳電影的獲獎,如果結果能引來這許多熱烈爭議,那這部獲獎電影,到底又算不算得是真正的實至名歸?剛剛便從“維基”搜尋來一份歷來本地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獲獎清單,請讀者不妨參閱一下,試看其中有哪一部作品,是曾惹來那麼多的爭議,又或連任何一個技術獎項,包括最佳男女演員獎項,都不曾拿過的?

1982父子情
1983投奔怒海
1984半邊人
1985似水流年
1986警察故事
1987英雄本色
1988秋天的童話
1989胭脂扣
1990飛越黃昏
1991阿飛正傳
1992跛豪
1993籠民
1994新不了情
 1995重慶森林
1996女人四十
1997甜蜜蜜
1998香港製造
1999野獸刑警
2000千言萬語
2001臥虎藏龍
2002少林足球
2003無間道
2004大隻佬
2005功夫
2006黑社會
2007父子
2008投名狀
2009葉問
2010十月圍城
2011打擂台
2012桃姐
2013寒戰
2014一代宗師
2015黃金時代

  或云,前例哪可足以為憑?然而,個人堅信,電影“十年”充其量只能反映出香港社會中某部份擁有強烈反共恐共意識的電影人與觀眾的偏頗心態,至少並不足以反映出大部份主流香港人的心聲。光以此作為理由,個人就絕不贊成電影應該獲頒發這個獎項。

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

電視撈飯的日子一去不復再返

  “城市論壇”藉著亞視停播的新聞成為近期焦點,探討香港電視業未來發展動向。可以想見,討論這個議題,自不易會如往常討論一些敏感政治議題之時,引來那麼多的即場火花,以至是火藥味。

  席間,不論是出席嘉賓講者還是現場觀眾,所帶出的論點,於我而言,其實並不太過新鮮,唯一較讓我忽然有所感觸的是,其中一位講者,恆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陳智傑先生所提出的一點:其實,今日觀眾看電視的模式已跟過往有了很大改變,從以往一家大小一起看電視的傳統,改換成了個人化的行為(大意),也就是說,過去一家人齊齊整整,圍在飯桌前,一起以電視“撈飯”的日子大概早已一去不復再返矣。再多一想,更其實,今日的一般家庭,大概連一家人一起圍桌吃飯的機會也早已漸漸變得稀罕得很了,更遑論一起以電視撈飯了。

  而看電視的行為日趨個人化所帶來的其中一個結果,大抵必然就是口味愈趨向於小眾分化。也就是說,要設計製作出一個企圖一網打盡,討好盡各階層,各年齡層的觀眾的電視節目,顯然已變得是越來越困難的一件事。

  又,席間各位講者不約而同,都承認劇集的製作,是一個電視台能最有效吸住觀眾的煞食“武器”,前亞視監製楊紹鴻先生更直言,他認為亞視之所以走到今天這困局,是與多年前的亞視某老板突然下令停止一切自家劇集製作的方針不無關係。對此,過去已有相當多的討論,在此也不想重複太多。

  當然,席間也少不得有人又再提及,在現今一台獨大的現象之下,作為大台的TVB是如何如何的不思進取,故步自封等等。公道點說,說法可能帶點誇張成份,我認為,總的來說,TVB是有所進步的,只不過進步的幅度至今仍達不到一般年輕觀眾的期許而已。而且情況也像麗的/亞視那樣,有時往往會是剛剛才進了一步,然後即又退了三步。

  由此不免又再聯想到TVB的那些曾風靡一時,但近十多二十年來卻早已漸有如日薄西山,每下愈況的劇集節目了。手頭上剛好有一份從維基百科搜來的無線電視2015年全年播放過的劇集節目清單列表,撇開重播節目不計,正好拿來稍作一番草草的“盤點”。全年在黃金時段播放過的新劇計有:“宦海奇官‘、”四個女仔三個BAR“、”衝線“、”水髮胭脂“、”華麗轉身“、“潮拜武當”、“樓奴”、“陪著你走”、“無雙譜”、“東坡家事”、“刀下留人”、“八卦神探”、“師奶MADAM”、“倩女喜相逢”、“天眼”、“以和為貴”、“鬼同你OT”、“拆局專家”、“收規華”、“張保仔”、“梟雄”、“實習天使”,另包括外購劇如“風雲天地”、“武則天”和“無心法師”。及至本年年頭,播出的“鐵馬戰車”、“警犬巴打”、“公公出宮”、“潮流教主”、“EU超時任務”等。論題材,其實可謂包羅萬有,有時裝有古裝,有胡鬧搞笑,有警匪正劇,有偶像愛情小品,也有穿越奇情等等。其中,基於時間所限,能耐心把至少半部劇看完的機會和興趣本就並不太多。其中如“師奶MADAM”、“倩女喜相逢”等更連印象也相當模糊,唯根據搜尋資料,前者的演出陣容居然相當鼎盛,不但包括昔日無線三大當家花旦阿姐汪明荃、趙雅芝、黃淑儀,還有劉松仁、吳卓羲、馬國明、楊怡、岑麗香、黃翠如、黃智雯、胡杏兒、胡定欣等的參演,偏就是直至播完也無聲無息。

其中,“水髮胭脂”以粵劇為素材;“潮拜武當”以武當武術為素材;”衝線”以單車運動作素材;“八卦神探”表面以風水命理等玄學查案作包裝,本來都是不俗構思,唯結果執行起來,一切都化為“TVB化”的點到即止,頗為糟蹋。

再如“東坡家事”簡直不知所謂;“無雙譜”屬舊劇新拍,唯已完全失去原來神髓;“張保仔”野心非小,以投資大量特技效果作宣傳,又“梟雄”找來巨星外援黃秋生、湯鎮業助陣,結果都只屬雷聲大,雨點小。“實習天使”以學護為素材,唯劇情了無新意,結果連迴響也沒有。
                           
據說,全年贏得最高收視一劇,居然是外購的內地劇“武則天”,這可以說是,又一次為無線的自家製作團隊敲響了警鐘。可笑的是,在是日“城市論壇”中.居然有現場觀眾以此劇為例,指內地劇往往比本地劇集帶來更多“正能量”──“武則天”一劇個人雖從未認真看過一集,唯可想而知,題材必不免涉及宮闈諸多勾心鬥角的權力鬥爭,試問又何來什麼正能量可言!

  他如”風雲天地”與”無心法師”,簡直更加乏善足陳,一字可記之曰悶綜觀全年,個人比較欣賞者,大概只有“以和為貴”和“刀下留人”兩劇,分別以調解員和古代劊子手職業為題材,至少在本地影視作品中算是首創,在創意上足以讓人加上少許分數。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送別亞視的歷年主題曲集句:

  戲劇人生(浮生六劫插曲):願望,常自失落……世事難得公允定厚薄……盡力,毋問收獲,誰人能做到甘於淡泊?美夢會消逝,戲劇人生終有日閉幕……快樂時,要快樂,等到落幕人盡寥落……美麗回憶失去便難尋獲,你今天,當主角,何妨忘掉醉中的承諾……

夢裏是誰(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夢若霧散風吹,莫再苦追……悲悲淒淒罵你怨你一醉再醉……緣盡似灰飛煙消,那約會未遂……

大地恩情:別我鄉里(觀眾)時,眼淚一串濕衣衫……若有輕舟強渡,有朝必定再返,水漲水退,難免起落數番……

大內群英:世間變幻說興衰……段段是非繞心間,默默低首說負累,說負累,我嗟嘆大志不能遂,名利負累,傲氣一生竟多畏懼,面對絕境,難道我會頹然後退?勝負存亡,難道冥冥中早有命運落下聖旨,判了罪?

遊俠張三豐:勸你不必怨天怨命運,要承認太天真!許多爭鬥怎麼一再湧現,有權亦冇權問……

怎麼意思(大昏迷主題曲)──這首歌相信很少人會記得,但歌詞寫得真好──:迷迷痴痴,清醒也許稍恨遲,無奈人清醒,世情仍舊難透視,迷迷痴痴,等到我心灰盡時,才抬頭一刻,眼神仍舊無意思。怎麼意思,一朝得到了權力就容易,話風即有風動,要雨亦當閒事,一朝跌倒,身邊的你循例盡人事,自己枉有真義,你皺著眼眉,說我未可救治,糊塗一生,不會對真假懷疑,如獨自清醒,要常常扮成半痴。

告別黃河(一江春水向東流主題曲)──這首歌和這齣劇相信更不會有人記得,但這首由鍾文康所主唱的歌曲的確相當動聽:其實我前來告別,要感謝你腹育我,離別你,雖則不願,但我依依不捨又如何……

大控訴:沉默極痛苦,奈何心有顧忌!生要經憂患,多少講到運氣,看看有誰得到了,才知是個魚餌!

人在旅途洒淚時(人在江湖插曲):明白世途多麼險阻,令你此時三心兩意,看遠路,正漫漫,誰謂抉擇最容易?前路緲茫請君三思,問你可曾心生悔意,要退後,也恨遲……期望有日相會時……

珠海梟雄:世間有些梟雄,偽裝一臉怒容,哪知箇中失意,世上吹遍逆風!離不開,是非圈,離不開又不想逼要服從……

大醉之後(醉拳王無忌主題曲):心為志願愁,痛是我身受,每想退後難退後……

夢裏有夢(馬永貞主題曲):有道平陽辱猛虎,似在牢籠難移動,看鷹犬,卻欺我,任他盡作弄,悲憤滿胸,難道此地已難容,還是風冷更霜雪,趁此衣鶉破千洞……

變色龍:人生與命運,原是一天百變,成敗有如一個轉面,莫記當年……

新變色龍:回首多少滄桑,令我記起千萬萬以往,原是百變人寰,誰料世間千百動蕩,前路也是茫茫,令我眷戀只為恨以往,如若意志堅定,面對秋風秋雨又何妨……


勉強就此打住,掛一漏萬者,在所定必有之。最後,不妨再送予亞視一曲劉美君的“最後一夜”作結: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亞視的最後一夜

  亞視的最後一夜,終於都在那繼續無無聊聊,平平淡淡的重播節目中渡過,而那最後重播的節目,居然是那個不知拍攝在多少年前的亞姐旅遊節目,感覺委實有點蹧蹋,好歹是個值得珍惜的最後歷史時刻,為什麼還不願找些多少更有意義的東西來播播,至少也搞一個像點樣子的告別儀式出來,以供後世憑弔懷念?──之前亞視曾宣布,會在停播的最後一刻在熒幕上放上一張告別卡,唯結果居然全無影蹤,把全香港等在電視機前的無數老擁躉和有心人觀眾們都欺騙得夠嗆了!

  是夜,不少有心人都刻意等待捕捉見證這歷史最後一刻,好奇關心亞視在電視電波上留給觀眾的最後一個畫面,最後一句遺言會是什麼?結果只是前度亞姐羅霖的一句:“但我覺得女人喺每個階段都應該要獨立,特別係經濟獨立”,然後畫面一黑,便宣告“斷氣”拔喉,certified了。這位美魔女也算是無端“執了根好籌”,榮幸地成為了亞視畫面上最後出現的一張附上了幾十年歷史意義的臉孔!


  是日的無線新聞,也花了不少篇幅再去回顧報道亞視的幾十年歷史滄桑,還特意配合,襯以一段昔日曾風靡一時,唱得街知巷聞,今日歌詞聽來也殊堪應景的“鱷魚淚”主題曲──此曲曲詞均由已故樂壇教父黃霑先生創作,亦可謂頗為切合今日亞視壽終正寢的哀悼意境,再加上原唱者袁麗嫦的那副高亢、幽怨而又略帶誇張與過份給力的聲線,實在無巧不巧地非常適合作為亞視的一首悼亡歌!

  作為麗的/亞視的過去一位前僱員,以及對亞視也一度懷有相當感情的老餅觀眾一份子,感慨所至,不覺興為之動,遂不由連夜揮筆,胡亂就章,就以此為寄調,試為之填上一首悼亡歌稍致念悼可也,得詞如下:

  告別亞視(調寄鱷魚淚)

  成功的歡呼過去終須都消逝,曾經的好景永遠哪可再現?
  曾經巔峰的他,曾經滄桑的他,無言垂下了帷幕
  全因他資金老細太多改換,全因他方針政策變得太亂
  隨便的將他亂搞,神仙都給他玩死,徒然留下滿債務
  歷史未可改變,留戀黃金歲月,茫茫然向你告別,就請安息,
  麗的亞視,麗的亞視!
  曾經的艱苦奮鬥值得珍視,唯可惜一生氣數已經耗盡
  曾經的幾多得失,員工的幾多冤屈
  從此凝在這句號!


  亞視,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