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相信毋庸多推介,這部小說近來早已紅遍網絡,亦乘勢被發行推出了全文的實體書。一向最愛讀這種奇幻作品的筆者至今只讀了上半部,感覺果然是十分震撼驚喜,實在已不知有多久沒被一部小說吸引得這樣“手不釋卷”,欲罷不能地一直追看下去了。作者Mr. Pizza的說故事能力端的令人拜服──只希望下半部千萬不要成為“蛇尾”。

  這部小說的故事架構、意念和前設佈置,都頗令我聯想起一部美劇“LOST”(迷)(雖然此劇始終沒有看完),和另一部由喬靖夫先生所寫的小說“香港關機”,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這類作品的經典開山之作“衛斯理”系列。但若純以小說比小說,則這部作品似乎寫得遠比“香港關機”更為吸引,更為奇幻,而其情節撲朔迷離之處,則比“衛斯理”系列亦不遑多讓。另一方面,其文字敘事功力技巧雖反遜於喬靖夫,卻又實在比前輩作家倪匡來得優勝、暢達。

  想當年看“衛斯理”系列小說,也曾經有過這種欲罷不能的追看經驗。平心而論,“衛斯理”系列頗多作品,都不免有種虎頭蛇尾,和難以自圓其說的瑕疵,但饒是如此,卻勝在仍能一部一部地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理,樂於受其“迷惑”之中。至於有人一向對“衛斯理”作品的一種詬病是:總把最後一切離奇靈異事件的解釋,都簡單地歸結為外星人作怪了事(只不知”那夜凌晨”的最終結局和對一切神秘事件最終解釋,是否同樣歸結於外星人的作怪?)。我認為,這也未免是對作者的一種過份批評苛責了,主要理由是:一、這似乎無損於讀小說的樂趣,而且,一旦看多了衛斯理小說的讀者,大概只要拿起新一冊未看過的作品,必然早已會有了一種慣性的心理預期:今次講的必然又是外星人故事了吧!不過話雖如此,正如最簡單的鬼故事、愛情故事,也可有多種不同的鋪排方式技巧,此所以,也正如編劇其中一種傳統理論所示:觀眾(讀者)所最在乎的,往往只在過程,而不在結果。

  關於“那夜”一書,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角色對白中引用了完全廣東話的處理方式,甚至適度加入了十分傳神的廣東粗口──這情況不免又令人聯想起“低俗喜劇”一片。只因作者所企圖營造出的,是一種最能貼近香港生活真實的擬真感覺──這從書名已可想見端倪──而粗口既然正是最能貼近我們日常草根生活中的“語言”,此所以把粗口寫進書中,似乎不見得是一種過份的賣弄。記得當年彭浩翔的“全職殺手”一書,就曾破格地引入大量粗口和廣東對白(可能並非創此先河,但引起受廣泛注目程度相信不可磨滅小覷)。固然,無論在“全職殺手”還是“那夜凌晨”兩部作品之中,若是刪掉了一切粗口,仍將不失其可讀性和震撼性,但若作為一種吸引普羅讀者的小噱頭,在今日這個已日呈開放的社會當中,看來多少已是無可厚非,甚且是無傷大雅的一件事。不過當然,大家都該知道,以本地目前政策,在處理文字媒介和影象媒介的衡量尺度上,始終是有所不同側重的。

  無論如何,“那夜凌晨”一作在本地網絡文壇上,容或只是一個異數,然而筆者實在天真而主觀地希望,這將會為本地網絡文學創作起到一點推動激勵作用,從而能推動激勵出更加多元化,有影響力的作品出來,不讓發展已蓬勃得一日千里,大放異彩的內地網絡文壇盛況所專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