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TVB茶餐廳


  有人把支聯會之壟斷、騎劫了平反六四話語權喻為TVB之壟斷、騎劫了電視大氣電波,嚴格來說,後面這句話只算說對了一半──難道真的當亞視是“零收視”麼?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TVB已壟斷騎劫了本土劇集的話語權,只因亞視早已自動放棄本土劇集製作多年矣。由此卻引發出個人另一番聯想。

  香港的特色文化是茶餐廳,然而一向以來,茶餐廳賦予一般市民大眾心目中的最大特色印象之一就是:沒有太多選擇。可以說,不論是港九新界哪一家傳統的茶餐廳,若要拿出其餐牌來比較一下的話,很可能根本都只是千篇一律,不會有太大分別:無非都是早、午、茶、晚餐──其中各分ABCDX餐,另加什麼特餐常餐之屬。若要“散叫”,則畢竟也離不開那特定的十幾樣“碟頭飯”(大陸叫份兒飯)、炒粉麵、小菜、燒味、潮州粉麵、多士、三文治、炸雞翼雞腿、奶茶咖啡檸茶可立克柯華田、紅豆冰之類。乍看起來,似乎頗多元化,然而隨著日子有功,一一早已成為讓人頗感厭倦的“定式”。有時,實在不免會感到奇怪懷疑,為何諸多食材,一定要作如此傳統的有限幾款定式配搭,如雲吞、魚蛋之配搭粉麵、小菜之斑腩必配枝竹豆腐、梅菜必配扣肉、鯇魚等等,簡單如炒飯炒粉麵也從來離不開揚州炒飯、福建炒飯、西炒飯、肉絲炒麵、乾炒牛河、星州炒米那幾款傳統樣式?

  若一一細究其由的話,一切大概只可歸結於傳統二字。以上所謂的食材配搭,想當然是經過廚師們根據歷年顧客們的傳統飲食喜好口味而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而形成的。此所以,多年傳襲下來,才成為此一定式。期間,雖然偶有人從中加以有限創出新花樣,唯揚州炒飯畢竟仍是揚州炒飯、乾炒牛河也終究離不開牛肉加河粉的配搭。這情況,也跟影視劇的創作情況相當類近,戲劇元素也千篇一律,始終離不開那幾樣,如何從中玩出有限新意,才是最考功夫學問。

  而在云云電視劇的戲劇元素中,男女愛情、家庭倫理正是兩大最基本而不可或缺元素,好比乾炒牛河中的牛肉與河粉。問題看來只是,TVB歷年的電視劇,都只囿於以往成功經驗,而以同一定式手法來炒,所以炒來炒去,一點也炒不出新意。

  記得在早些時,“老表你好嘢”一劇大受熱捧之後,劇中主創人員在接受傳媒訪問,在回應劇集後段內容被評為老套與不脫傳統TVB模式之時,居然毫不諱言指出作為一部通俗的電視劇,根本就不容許有太大的創意空間(大意)。而這似乎多多少少,很具代表性地反映出了TVB幕後製作群的一貫落伍的創作心態。固然,個人十分明白,以TVB的流水作業生產劇集方式,我們作為觀眾,又怎能企求其作品部部都是精品?

  不過,以個人觀察心得,TVB近年劇集之弊,似乎都集中地表現於其每劇必不可少的男女愛情鋪陳的俗套模式之上。如不論劇集主角是專業人士,或是其他背境,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例必呈現成一條“由冤家鬥氣鬥出感情”的公式,更不要說,例必是年輕俊男美女。但其實,男女愛情,可以有千百種表現方式,其中更有一種,是有如陳可辛在“中國合伙人”電影中的輕輕帶過的處理方式──而且,又是誰規定但凡通俗電視劇,一定都要以愛情(特別是年輕男女)為主線的?年輕觀眾固然先天性地喜愛愛情情節,然而莫忘記他們早已積累下這許多年觀看浪漫愛情劇的經驗,要想吸引他們追看喜好的話,又怎能不挖空心思,別出心裁?如果不能在這方面推陳出新,獻醜不如藏拙,就不妨另闢蹊徑好了,又何苦非要一定要在這男女愛情題目上大造文章不可?

  難道除了俊男美女,冤家鬥氣的愛情以外,就沒有更多可以吸引觀眾的題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