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午夜老歌之"當年十四歲"

   很多年前,在凌晨街頭從某交通工具的收音機播放中聽到這首旋律十分悅耳,曲詞也很有意思的老歌,便一聽難忘,配合著四周寂寞夜街的街景,總感覺有一份難言的淒怨浪漫梗塞胸間,幾乎催人下淚。那時只聽出唱者是薰妮,卻直到很久以後,經過一番輾轉探求,才終於得知道歌名,從此便不禁深深被迷上了。

  像這種小調式的粵語流行曲,在那年代一直十分盛行。尤其大師如顧嘉輝、黃霑,都創作過大量這種作品,而且大部份也很有水準。這首精彩的”當年十四歲”便是顧嘉輝的作品,至於作詞者乃是盧國沾先生,另一位個人相當敬佩欣賞的填詞人。詞寫得很淺白,且言簡意賅,但有意境,也有新意,擺脫一般只直寫失戀、分手悲情的框框模式。

  盧國沾先生一向有個風格,擅將個人的一份感想情懷,溶入曲詞中,直抒胸臆,即使在寫電視劇主題曲時也常會如此(這方面他寫得不少),有時用得很好,有時卻未免略嫌不夠”貼題”,與太個人化、斧鑿化。但他的遣詞用字功力甚深,而且很少出現太拗口或強將一個不合音律的字填塞入詞的情況。以我看來,本曲曲詞也算是他最精彩代表作之一。代入一個曾經滄海的女子向舊日情人說話的口吻,透出陣陣此情不再的滄桑情懷。

  說起來,滄桑二字也正好在某程度代表了女歌手薰妮的主要風格。不管從她的外型、歌路、聲線上,我們都好像不期然總會感受到一股昔日歌廳式的風塵味道。可惜自出道以來,雖然也唱過不少好歌,但最能流傳在樂迷心中,膾炙人口者好像來來去去只有一首”每當變幻時”(同樣出自盧國沾手筆)。這首”當年十四歲”更屬滄海遺珠,一向少人提及。早數年,好像曾有一則消息報道過,已移居異國的她,近來正被一種離奇怪病纏身,後來究竟怎樣,就不得而知了。只希望她現已平安康復過來吧?

  只不知道這首歌在今日的八十後朋友們耳中聽來,又會有一番什麼樣感覺?是覺得很”娘”很老土?覺得不外如是,還是真的也有幾分味道?




   網上另有一段片段,是八三年薰妮的現場演出版,但聽來感覺始終不如這個唱片版。又,此段MV的拍攝手法,亦可算當年卡拉OK初盛行時的最慣常採用的一種陳腔濫調的典型:亂拍些郊野山水風光片段作背景襯托,當然永遠少不了找個標致女郎在鏡頭前搔首弄姿(當然最好是長髮的,好讓風扇吹揚秀髮),又或是找對年輕男女田園漫步,卿卿我我一番(若是悲慘情歌,則多裝作吵嘴分手之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