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黑暗中的光明

  偶然在二月二日看到了久違的一個港台電視節目“我愛夢工場”的新一輯首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專題主角是本地新一代的一位近年正在逐漸嶄露頭角的電影製作人翁子光先生,透過他在節目中的自述分享創作心得與歷程的片段,真讓我這個早已逐漸遠離這行業,甚至隨著年紀老大,不論創作熱誠或是能力都早在一天比一天枯竭枯死下去的老餅倍感慚愧之餘,也著實起了丁點兒的鼓舞啟發作用。雖然我至今未欣賞過其人作品,然透過這些片段,筆者已絕對可以感受到這位年輕電影人的那股熾熱澎湃的創作活力、生命力,由此更彷彿已能看到近來漸呈小陽春狀態的本地電影未來的幾分曙光。

  節目中,翁子光不諱言其數部電影作品表面都似乎讓人感受到一股“黑暗”感覺,而且也總不離性與暴力的素材,但卻同時引述到有部份行內人或會覺得其作品拍得不夠商業化──對此,筆者雖然至今仍未看過他的作品,但可以重申的一點是,筆者對於本地商業電影的未來新走向的一點個人觀察意見就是,隨著社會的進展變化,本地商業電影的傳統模式也早就應該開始發生進展變化,換句話就是說,源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至九十年代的一套成功商業電影創作模式.在今天顯然早已流於過時、失效了。此所以,我認為在今日的商業類型電影中,逐漸加入更多嶄新的,在以往被視為藝術化非商業表達手法、方式,應該已是唯一順應時勢潮流的出路。很簡單,因為觀眾早也在同時進展變化之中,他們很快就不會再從那已被演成老掉牙的一套商業模式之中得到滿足。

  翁子光在節目中一段最令筆者感到發人深省的自述是:他認為寫電影劇本最重要的一點,是帶出角色人物的行為動機,”因為只有行為動機,才能令觀眾代入角色,而這便是我寫劇本的不二法則”還有,”我其實覺得(戲)好睇唔重要,唔係講好唔好睇,而係講作品想帶出點樣o既訊息”。這套觀念,顯然是跟過往筆者所接觸過的老派商業電影製作人的觀念背道而馳,但卻較能令人折服,信服的

  有趣的是,據個人對內地影視作品的有限觀察,今日的部份情況,倒是恰恰相反,那就是,有部份內地影視製作人,卻似乎方在進入對傳統那一套商業模式的純熟駕馭之中,而正開始樂此不疲。一個個人認為頗堪說明現象的例子,是近期在TVB深夜播出的,由內地知名創作人于正製作於兩年前的電視劇“神鵰俠侶”。

  (下文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