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仇恨從來沒有出路

  這兩天一直都在網上搜閱一些評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反蝗”現象的較有份量的文章,再加上是日有報道本地第一才子陶傑曾應邀與孔叫獸在鳳凰衛視節目中進行一場電話PK,結果從容把後者“插啞”,可算已為港人大大出了一口惡氣,討回了一個公道。當然對於這場PK結果,在筆者眼中看來,本來就毫無懸念,以叫獸那套根本一捅便破的謬論歪理,又豈能招架得住才子的幾下銳利詞鋒?但據云,才子這次使出的“絕招”,乃是從孔叫獸話中帶出的秦始皇式法家思想,直插後者“死穴”,指後者完全違背了祖宗孔老夫子的儒家道統──唯這兒卻有個小小疑問,據說孔叫獸這個孔夫子後人的身份,一向只是自封自居的,並未得到內地學術界人士的普遍承認,如這資料屬實的話,則才子祭出這一招,豈非有點“擦邊球”之嫌?更何況,即使真的身為孔子後人,也未見得是一定要遵從服膺於儒家道統思想的吧?不過既然當事人叫獸自己,已就此無言以對,看來這一仗應已敗得心服口服?(執筆時可惜仍未有相關視頻或聲帶上載)

  我想,“狗論”事件至此應可暫時告一段落了──雖然也許還會有相關的後續,如很多人也許還會窮追猛打下去直至叫獸真正作出公開道歉,或被撤職下台方休,但至少已算是得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階段性成果。然而,中港兩地之間部份人民仍在日益加深互相歧視的矛盾局勢,只怕一時還不會輕易就此平息。因為仇恨與怒火,只要一旦被挑動起來,往往如星火燎原,易發難收。正因如此,如才子在“香港雜評”網站專欄文章所言,在西方國家才會有“煽動仇恨罪”的制訂。

  的確,從古到今,鑑諸世界,不論是鼓吹種族仇恨、階級仇恨等等,除了帶來社會各方面的無窮破壞力之外,從來都是不會給人帶來任何出路的。所以,即使這是多麼一廂情願與天真的一句“廢話”,我也想藉此告誡呼籲一下兩地人民,請大家都嘗試平心靜氣,適可而止,停止再向對方做出大挖瘡疤,互數不是的行為了。

  固然,雙方的爭論點永遠存在,總是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自的理:如今天你指我是蝗蟲,我卻說你們香港人也不見得是原住民,所以你們自己也本來就是蝗蟲;你說我們不守法不文明,我說你們當初不是跟我們一樣?你說內地有什麼假貨充斥,有什麼見死不救,我說你們香港不也有過這些等等,長此曠日持久地爭吵爭論下去,大概再爭個十年,也不會爭出一個結果來的,俗語“相嗌無好口”,“冤冤相報”只會徒然讓彼此的情緒越演越烈,終於逐漸瀕臨超越出言論自由底線的危險。平心而論,今日香港的“蝗蟲論”比諸孔叫獸的“狗論”,其實性質何其相似(大家都強調指涉對象並非對方全體,不過是“很多”而已)亦只有如五十步之笑一百步。坦白說,不管是內地人、香港人,就我個人所接觸者,從來都沒有太大的好感可言,因此亦無必要偏袒任何一方。

  真正要解決這個社會癥結,我相信不管兩地人民、政府都有一定的無可推卸的責任。當然,問題往往環環相扣,往往看似暫時解決了一個問題,隨即又會衍生出一個新的問題。然而,總不會比逃避帶來更多問題。一個根本的方案是,每個人不妨回到根本,先從做好自己入手。聽來是否更加天真與老生常談?不,我指的從做好自己入手,並不單指自律;我承認自律是有點難的──因此我們才同時需要政府作出相應制度的規範──但在個人方面,嘗試稍稍放下一點成見,多加換取角度思考問題,難道真有那麼不可能與困難麼?雖然,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實在每天都可遇到太多太多不講任何道理的野蠻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