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萍蹤俠影錄



  亞視近日剛推出重新演繹的電視劇"新萍蹤俠影"──翻查資料已是2010年作品,但印象中好幾年前內地好像已拍過一遍(黃海冰與范冰冰版),於是再加翻查,這才肯定原來那已是2003年的事──想不到才只是事隔七年,倒是不禁有點奇怪,為何這麼快居然又會有製作人對梁羽生先生這部小說如此青睞?因為便是最受歡迎的金庸小說,一般來說同一作品翻拍的時間區隔,好像也很少有這麼短的。

  這部號稱為梁羽生自己最為滿意的武俠小說,一直以來都頗受老讀者們的喜愛,包括筆者在內,個人甚至早已讀過不下三數遍。當然,最普遍的意見都認為是,那是因為書中的男主角張丹楓實在塑造得十分成功,也太讓人印象深刻之故。但是筆者認為,梁羽生每部小說的開端和題材都設定得相當不錯和充滿戲劇性,特別是如"萍蹤俠影錄"、"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和"雲海玉弓緣"等幾部代表作。

  因為張丹楓這個角色一直受到這麼多讀者喜愛,是以每次如何為這角色選角,倒是個人最為關心的問題。根據"維基"資料,這部小說歷來共被改編成電視劇四次,先是佳視時代的陳強(此君現已絕緣圈內,年輕一輩應該已不知是誰,但相信在網上仍保存了若干其人資料與照片,屬於高大威猛,但略嫌木訥硬朗的外型,要他來飾演這位名士風流的佳公子,似乎有點難以聯想到一起);繼而是麗的時代的劉松仁,以劉一貫的瀟洒大俠型象,簡直入型入格,是絕對首選。再說到這兩次內地的選角,前是黃海冰,後是潘粵明。對於前者的外型,一直以來,恕筆者並沒太大好感,總覺其過份唇紅齒白,脂粉氣重,頗有幾分當年知名藝員劉緯民的感覺。至於潘君,因孤陋寡聞,此前並無半點認識,直至看了今次的本劇,雖然外型尚算俊朗,很像麗的時代某位不知名男藝員,似又略嫌少了一份儒雅氣質。有趣的是,當年曾在麗的同名劇中分飾男女主角的劉松仁和米雪,今次居然亦同台演出,分別退居配角,飾演男女主角的師父謝天華(不是TVB的laughing哥)和葉盈盈(也不是湯盈盈),情況好比曾在無線經典舊劇"書劍恩仇錄"中一人分飾三角的秋官,多年後在翻拍的同劇中再度飾演乾隆皇帝角色相若。


  
這部"萍蹤俠影錄"一開首的楔子"牧馬役胡邊,孤臣血盡,揚鞭歸故國,俠士心傷"就以一個很具氣勢的情節將故事開展,述及明朝忠臣雲靖(女主角雲蕾之祖父)出使瓦剌十年被扣,期間受盡瓦剌丞相張宗周(男主角張丹楓之父)的折辱,終於得到兒子率領同門師兄弟的營救,星夜逃出瓦剌,怎料就在即將通過雁門關之際,卻受到瓦剌高手追殺,結果導致雲靖之子,雲蕾之父雲澄壯烈犧牲,讓雲靖認定高手是張宗周所派,更加深對後者的仇恨。適時,張座下高手澹台滅明倏又追至,負責護送雲靖等俠士不由分說與澹台大打出手,由此勾連出一段與本書前傳"還劍奇情錄"的情節淵源──眾俠士均是玄機逸士之徒,而澹台則正是玄機逸士昔日對頭上官天野之徒──兩段恩怨情仇與於此糾結一起,令情節更呈錯綜複雜。一場龍爭虎鬥未分勝負,怎料突然峰迴路轉,澹台真正來意原來並不是要加害雲靖,反倒是奉了張宗周之命,特來相贈三個救命錦囊,並苦勸雲靖不要回國,可惜雲靖等人對張仇視已深,絕不相信。一行人終於到達雁門關卡衛所,雲靖滿心激動,正以為從此可受朝廷嘉獎其孤忠臣節,以抵償多年所受的苦難,哪知大明欽差一紙聖旨頒下,赫然竟以私通瓦剌之罪,要逼雲靖自裁!而同一時間,負責先行探風之玄機逸士高徒謝天華竟然在衛所驛館中受到暗算……楔子寫到此處,戛然而止,一切按下不表──這是梁羽生很多部作品中常用的懸念手法。

  這個楔子,寫得懸念迭起,跌宕有致,而且氣勢磅礴,情節緊湊,環環相扣,可說相當精采,期間出場人物不多,只有雲靖祖孫,謝天華與二師兄潮音和尚,澹台滅明,明朝雁門關總兵周健等數人,至於雲澄和關鍵人物張宗周都並未出場,而其中尤以雲靖寫得最為出色,把一個一生恪守儒家忠君愛國思想的耿直老臣寫得繪形繪聲,躍然紙上。

  所謂人要直,戲要曲,梁羽生先生作為新派武俠鼻祖,可看出其在寫作本書楔子時已表現出技巧渾熟的傳統說故事手法,絕不滿足於平鋪直敘,而是將情節一扭再扭,而且高明在於要言不繁,三言兩語間已點出故事主要脈絡,用戲劇術語便是很快讓讀者"入戲":先是講述雲靖被俠士護送逃亡,孰料才到雁門關口,突遇襲擊,雲澄奮身斷後迎戰,結果壯烈犧牲(這裏卻只以暗場交代,大大省去了一番筆墨);及後澹台滅明追至,眾俠士迎戰一場後,方知後者原來目的居然並非要殺雲靖,反而是贈以錦囊相救(暗中鋪排張宗周其實另有苦衷,並非是雲靖眼中單純的大漢奸,其真正身份更加大有文章,是元末割據群雄之一張士誠後代,只為先祖為朱元璋所敗,一心復國,向明朝後人報仇才不惜委身瓦剌);情節順勢發展下去,更加出人意表的是,雲靖等人甫入關中衛所,便即各陷危機,一邊是謝天華突遭暗算,另一邊則是欽差突宣聖旨要逼雲靖自盡……而這正是天下萬變不離其宗的說故事竅門,雖云人盡皆知,看來似是無甚特別,但卻實屬易學難精者也。

  惜乎故事後來的發展,卻頗陷入老式套路。謝天華大難不死,為張宗周所救,又同情後者的沉重身世背負,竟不惜委身事之,結果招致同門師兄弟誤會變節,充當了漢奸;而雲蕾蒙葉盈盈收為弟子,練成絕藝,女扮男裝初闖江湖,正好邂逅仇人之子張丹楓,於是衍演成一個武俠小說中最老掉牙的有如”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橋段模式:愛情與上代仇怨間的強烈衝突。而那邊廂,張丹楓身上本亦背負著先祖血仇,父親念念不忘要他闖入中原,設法奪取大明江山。但張丹楓深明大義,最終深悟民族大義大於一家一姓私仇之理,決意以德報怨,摒棄家仇,反而相助明朝英宗皇帝除掉奸宦王振,也掉轉槍頭對抗父親這邊的瓦剌陣營--其矛盾的戲劇處境,實在不免讓人聯想起”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和”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前者出生於蒙古,曾深受成吉思汗賞識,甚至被封為金刀駙馬,但當他知道成吉思汗要侵略南宋的意圖,毫不猶豫選擇要回歸祖國,為南宋力抗到底;而後者情況則完全相反,雖然生而為契丹人,卻自小生於宋境,在身世被揭發之後,頓時為宋國武林所不容,無奈回歸遼國,然而最終忘記不了一份生於斯長於斯的宋國感情,在遼國大軍兵臨宋境之際,選擇自我犧牲,了卻一生矛盾的家國情仇,平息一場生靈塗炭的干戈。

  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此所以,郭靖和喬峰,都不失為金庸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也最公認的大俠模範圭臬。而同樣地,張丹楓這種以德報怨,先公而後私,先國而後家的寬大俠者情懷,於焉也贏取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讚賞。而在情感上,他夾雜在脫不花和雲蕾之間的矛盾,亦跟”射鵰”中郭靖陷於黃蓉與華箏公主之間的矛盾頗有相似。眾所周知,金梁兩位大師私交甚篤,故二人作品中有思路相近,互相影響之處亦不足為奇。更何況放眼其時的武俠小說創作大潮,民族大仇與個人私怨、兒女情長之間的矛盾衝突,似乎早已成為大路元素。

  當然,梁羽生的小說一向的確存在不少瑕疵,例如每到故事發展中段,便會顯得較為拖沓,平淡,尤其很多時插入過多不必要的、冗長而單調乏味、近乎千篇一律的武打描寫,這種情況愈到其後期作品,愈是趨向嚴重,且其後期作品,就連對白也寫得越來越是枯燥冗長,似乎已顯得有點江郎才盡之慨。然而,這並無損於他在新派武俠小說上的創作成就,雖然,相比於大師金庸,終究還是有點矮了一截的。唯據說他在詩詞文學上的造詣,倒是高於金翁的,每次讀他的小說,當讀到每回的回目,以及穿插書中的舊式詩詞,都總是一種審美的享受。只不知道新一代的讀者,有多少覺得這已是不合時宜的老土風格了?

  至於說到男女感情,本書的浪漫筆觸似乎就有點及不上”白髮魔女傳”和”雲海玉弓緣”了。雲蕾身上所背負的那份家仇枷鎖與負擔,在現代的讀者眼光中看來,也許已是相當愚昧和無謂的。相比於在”白髮魔女傳”和”雲海玉弓緣”中,梁羽生所著力描畫的愛情悲劇,卻更多地源自於男女雙方的性格分歧,似乎就來得較為深刻一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