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最想熄機的三色台節目

  電視牌照的風波,意想不到竟然把部份網民的火頭燒到三色台飲食節目“May姐有請”的雞汁及其招牌笑聲之上,甚至評之為“最想熄機節目”。其實,說起這類講飲講食節目,早在近年已成泛濫之勢,據知三色台甚至還特設了一個“飲食台”頻道,可見此類節目始終有一定以婦女觀眾為主的市場。不過,想當然地,此類節目已不易搞出什麼新意。這個節目,筆者也曾看過,對於其中的植入廣告,以至主持人的笑聲,個人並不太抗拒,比較主觀抗拒的反而是她那把說起話來略帶尖銳震音的聲線,不客氣地說句,當然也包括那副尊容和鏡頭前常刻意表現出的煞有介事的神情。不知如何,每當看到她的節目,總會不期然聯想到“志雲飯局”,兩者的問題似乎都主要不出在節目形式本身,而是在於對主持人的印象不知怎的,就是讓人覺得不討好。以同類節目而言,我倒主觀地寧願看阿蘇的率性,李純恩的平實,以至金剛和小儀的刻意搞鬼搞馬和爛gag

  個人心目中,“最想熄機節目”倒是“愛回家”以至三色台歷年所製作的同類sit com(處境劇集)。自從婆媽經典的“真情”起始,到胡鬧但並不好笑的“皆大歡喜”,再到近幾年連串的“同事三分親”、“畢打自己人”、“誰家灶頭無煙火”等等,筆者就一直對這時段的節目產生一份極之倒胃和厭煩之感,幾乎連一分鐘也看不下去,只要一聽到播出開場音樂或歌曲就急急忙忙的熄機。原因何在?大概在於看這些節目,已經一點也不能引起像我這類草根觀眾的共鳴,其次是,娛樂效果完全欠奉。可惜而遺憾的是,根據三色台的製作策略,此類節目卻每每總喜歡拖得很長很長(通常都超過一百多集),似乎是企圖利用時間來博取觀眾的收視習慣,而這正正是個人更為反感所在。當然,電視台當局慣會拿出一份收視數據來做為支撐節目維持下去的理由,但無論如何,自此以後,每逢晚上八點,筆者卻早已到了被逼習慣性地扭台,寧願看任何鄰台節目也不願收看這類節目的地步。究竟是為什麼,要讓這種劣質戲劇,歷經至少十多年,都要牢牢佔據著我們每晚八時的大氣電波的一個最主要頻道?如果說是有慣性收視率支持,則我對香港普羅觀眾的欣賞水平實在是有點不敢樂觀恭維也。

  的確,誠如May姐在回應網民惡評時,曾說出過“沒人逼你去看的”作辯解──這也是電視台人員慣常作出的辯解。這種辯解說法似乎隱隱透出一種“吹脹呀?你不喜歡看,卻有大把人喜歡看”的意味。要對付這種態度,作為有點骨氣的觀眾們,除了選擇集體熄機罷看以示抗議之外,的確別無他途。因為只要觀眾一天還選擇接受下去的話,此類節目還是一定會繼續維持下去的。不到觀眾選擇集體離棄,它將絕不罷休。

  由此再說到三色台劇集,近來有種批評,指其劇集題材不是醫生就是律師,要不就是警匪、豪門爭產。雖然歷年來,除了醫生律師等專業之外,三色台並不是沒拍出過一些以別的專業人士為題(例如機師、建築師等等)的劇集,然而感覺總是換湯不換藥,骨子裏仍離不開圍繞著男歡女愛的虛假堆砌浪漫而大造文章的模式。固然,即使醫生、律師、機師,以至男歡女愛,也總有發掘不完的題材,問題是那些情節的表現模式早已乏善足陳,近乎千篇一律,更何況,我就從不相信現實中的專業人士感情世界真有如其戲劇所描述的那麼多姿多采,又哪有那麼多的餘暇整天去談情說愛?--戲劇世界縱使是一個虛假的夢工場,但讓觀眾們長年累月,天天做著同一種夢,也未免太厭了吧?

  平心而論,我很相信以三色台幾乎是壟斷了本地優秀的幕前幕後人才,和擁有優厚製作條件,本來是絕對有潛質創作出一些有創意有新意的劇集來的,關鍵只在於制度。如一兩次偶然創新,好比“金枝慾孽二”、“心戰”、“神探哥倫布”等劇集的收視敗績,每每就令決策人望而卻步,到頭來寧可選擇繼續因循,而放棄這方面的努力,不去認真檢討致敗之尤,再作出相關進一步的嘗試。個人認為,創意往往需要兩個很重要的培養條件,一個是適當的鼓勵,一個是持續不懈的探索努力。繼續倒模過去的成功模式,已被證明收效其實不大。

  又,觀眾的要求有時實在是頗簡單的,像“老表你好野”這種劇集,只要約略為他們帶來一點新鮮感和趣味,包括在幕前演員的新鮮組合,而非像現在來來去去總是離不開那熟口熟面的幾張面孔──雖然此劇發展到後來,已完全苟且因循,又重新落入傳統的老模式與窠臼之中(男歡女愛再加身世倫理揭秘)──便已取得如斯的效果,可見這一步障礙根本並非太難超越,更非對電視台製作方面的太大苛求。希望三色台能好好珍視自己的羽毛,不要成為慣了只把聰明古惑往某一獨特方向發展的“港男”、“港女”、“港孩”以外的“港視”,非要不撞南牆不回頭,把數十年辛苦經營下來的商標玩死玩殘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