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未富先驕?

  早前梁振英在回應有議員提出要向陸路入境人士徵收入境稅時,引用一句"未富先驕"形容港人,登時又一次幾乎惹來全城聲討,筆者本來也覺特首此言未免過份,孰料相隔只一星期,剛過去的周日便發生了反蝗團體發動網民在尖沙咀廣東道高舉龍獅旗,遊行示威兼指罵內地遊客,又與愛港力量成員等爆發街頭衝突之事──真令人不禁想起電視劇"老表你好嘢"中,曾被指為挑動中港矛盾的,背境同樣發生於廣東道名店門外的一幕戲。港人是否富,是否驕,雖一時難有定論,但由這次事件已足見證出,"未富先暴"倒是有了幾分。

  平心而論,近年大批內地遊客來港旅遊購物,雖難免對本土港人造成若干不便,卻又何罪之有?為何要不分青紅皂白,把一腔怨氣通通發洩在他們身上?即使其中有部份人一心來港走水貨,搶貴奶粉,搶貴日用品,甚至謀福利、爭產房床位、爭幼兒學位等等,畢竟也不至徹底斷絕了港人生路那麼嚴重,"罪不至死",試問又何必用上這種深惡痛絕,彷彿不共戴天,如對待十惡不赧之徒的態度來仇視之,厭棄之?如此全無量度、風度的行為,不客氣說句,我相信只會讓香港人蒙羞,完全不能接受,而且不但無助於減輕兩地矛盾,反而只會把矛盾對立加劇十倍──當然,不能排除有部份這些人本意可能正是如此。固然,作為"主人家",你自然有權對來客表示不歡迎,那大可以平心靜氣加以告誡,勸導,而並非一概把人家當作賊人、侵略者一般看待,用粗暴方式來驅逐。

  即使有人提出,認為今日情況雖未至惡劣到讓港人全無生路,但若放任發展下去,終會出現那麼一天,必須及早防範。然而,試問除了採取這樣被內地人批為"不文明"的方式(可笑以往我們很多人曾嘲諷過內地同胞在香港表現的行為不文明,然從這次事件觀之,敢問我們自己的行為又能比人家真正文明得到哪裏去?),我們真的已沒有別的防範之策了嗎?設想有天,大家終於徹底把所有"自由行"、新移民成功趕走,難道生活就保證一定會過得比現在好一點嗎?

  當然,也有一種普遍意見認為,開放自由行政策雖對香港帶來一定經濟收益,但這種收益根本全然只落到大商家大財團的口袋,作為普羅基層草根市民,卻從來分享不到任何好處。我認為此說也未免略嫌偏激,香港社會從來都是傾向偏重優待於大商家大財團的,不管在任何景況下,有任何經濟效益本就總是先由他們來受惠的。窮人蟻民,又幾曾真正有過資格分一杯羹?偶而能得些小恩小惠,就已算好的了。有時,甚至是窮人蟻民,本也是甘心情願接受這一點的,因為大家不是一向普遍都那麼認為,大商家大財團若有天生存不下去的話,窮人蟻民的生活也不會好過到哪裏,不是這樣的嗎?

  發生今次這樣的事件,個人內心非常為那些內地遊客難過和憤慨。香港人,可以忍受本地的大富豪大商家天天炒貴地皮,窮奢極侈,卻不能忍受稍為富有的內地同胞來港買名牌,擺擺闊氣,為什麼?有錢的大家看不順眼,覺得他們財大氣粗,暴發戶嘴臉;窮的呢,則又怕他們來搶福利,撈好處……一切若說不是基於一種純粹排拒,以至歧視內地人的心態,恐怕真的很難說得過去。冤有頭債有主,自由行政策縱有一百般不是,責任也不應由這些同胞們來負,而應由兩地政府去負。

  不由聯想到兩個世紀前,當中國還在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卻被洋人堅船利炮強行打開國門之初,我們中國人不也曾普遍抱著一股盲目排外仇外的心理?當年的外國殖民勢力固然是懷著侵略野心而來,今日我們香港這些"護港份子"試問又何嘗不是以同樣的眼光來看待中共政府,認為對方在有意要把香港侵佔、"殖民化"?有這種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的危機意識當然不算是太壞的事,然而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否應該提防,有朝一日將會重蹈義和團的覆轍,演變成另一場更可悲更深重的災難?

  又,聽過若干有關人士對此的辯解,都眾口一詞,指網民、驅蝗組織這些人之所以會做出這種行為,都不過只是被政府所逼出來的,我的看法是,這其實只是一個荒謬而站不住腳的藉口,試想,世間上有很多殺人放火,作奸犯科的人與事,也有可能都只是被逼出來的!


  何況,就算要"驅蝗",所針對的也應該只是那些來港搶福利,搶資源的新移民,而絕不應是這些來花錢渡假的同胞們!是日,一位"自由phone自由風"的聽眾說得好,歷來只有印尼、南亞、歐美等地的人排華,想不到今日居然連香港人自己也來發起排華,簡直是嗚呼哀哉,可悲已甚!事隔一天,驅蝗組織發起人在接受"自由phone自由風"節目主持區家麟訪問時,居然聲稱一切並非本意,而自己當時在場根本控制不到場面,很顯然也知道自己太也理虧,才會作此避重就輕的開脫辯解。如果一切真的並非本意,那請問當日當兩方發生衝突時,他當時在場曾做了一些什麼來加以制止?


  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香港的反蝗人士常指責內地新移民來港把物價炒貴,然而真不明白,香港是所謂崇尚自由經濟社會,有市自有價,有錢買東西幾時算是罪?真正應指責的其實是那些但求有利可圖,便不管他人死活,囤積居奇的奸商,什麼奶粉貴、住房貴等等,根本全因他們要藉此賺錢賺到盡,為何我們卻不反過來指責這些商人?不妨舉個例子,比如在戰亂期間,有大量人搶購米糧,無良商人自然恃機抬高米價,大發其財,如果有人只知指責批評搶米的人為抬高米價的罪魁禍首,顯然並沒太大道理與邏輯。


  更何況,單以樓價而論,根本遠在未有自由行之前,早早已是被香港人自己先炒貴起來的!為什麼卻沒有人提出過要追源溯始,先來怪責追究這批始作俑者?更更何況,莫忘記炒買炒賣這門香港人最擅長也最熱衷的玩意,當初不正就是香港人率先"以身作則",教化出一代又一代的內地同胞來的麼?這算不算也是一種"自作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