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風雲雷電

  梁羽生的"風雲雷電"是南宋系列之一,書中共寫了四位主角人物,那便是"風"(外號黑旋風的風天揚)、"雲"(蒙古公主,外號雲中燕)、"雷"(外號轟天雷的凌鐵威)、"電"(外號閃電手的耿電),熱鬧非凡,而且上承"瀚海雄風"、"狂俠天驕魔女"及"飛鳳潛龍"三書(後者只以金國王爺完顏長之的人物貫串及"穴道銅人"的點穴秘笈作事件貫串),下啟"鳴鏑風雲錄"的"姊妹篇"。唯四位主角之中,我認為著墨較多者只是轟天雷與耿電,餘下二人幾屬於陪襯,無大發揮,而四位主角的性格亦未見有太突出的塑造。

  說到這裏,不由聯想起近期在電視台重新熱播的"大時代"一劇,這部所謂"神劇"的成功我認為主要賴於好幾位角色的突出性格塑造──或可以說,幾乎都是多少帶有一點歇斯底里的神經質。剛剛不久前才看過一篇網文,把鄭少秋飾演的瘋癲狂蠻的丁蟹妙喻為今日的中央政府,劉松仁飾的方進新為西方的進步民主文明勢力,至於藍潔瑛飾的命運坎坷的"玲姨"則被喻為今日的香港。究竟是否有心人刻意作出一番過份解讀,情況有如昔日的"天與地"那樣,只能見仁見智,無論如何,不妨付諸一哂。而"大時代"的主要劇情設置,在我看來,本也跟武俠小說的一種傳統劇情模式沒太大本質上的分別:即主要牽涉一段隔代恩仇;男主角最後似乎"受命運注定"要繼承亡父未竟遺志,亦要借那天賦的一份獨特本領功夫以跟仇家對決──只不過是把練武功換成了對股票的觸覺、知識;此外還有,冤仇深結的兩家,偏有異性的一對下代男女墮進愛河,以至陷入愛恨相纏的矛盾痛苦深淵之中……

  容我把話題稍稍拉遠,對於近期電視台另一部熱播中的內地所謂"神劇""武則天"(內地版原名"武媚娘傳奇"),恕個人眼拙,實看不出吸引力在哪裏──即使拍得再怎麼用心,演得多麼用力,以至曾一度引起關注爭議的,關於女演員在劇中有頗多低胸大賣性感的場面,可無論如何,畢竟還只是一段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到不得了,過去也曾被拍過多次的歷史故事──對不起,這純粹是一種個人觀感:大情節本身既陳腐而無新意,則無論箇中細節鋪排得多麼著力與特別,對個人而言,顯然已缺乏了基本的觀賞吸引力。人生時間寶貴,在我看來,實在沒必要為了一段如此了無新意的陳腐故事,及已看得太多的"金枝慾孽"式後宮女人勾心鬥角情節而花上那麼多時間精力去追捧這樣一套據說近乎整整九十集篇幅的長篇電視劇!

  回來說"風雲雷電"。這部小說似乎也犯上了梁羽生大部份作品的毛病之一:出場人物眾多,然而其中若干角色到最後並未得到一番妥善合適的交代,致讓讀者感覺這等角色的營造,似乎純屬藉此拖拉劇情,敷衍成文的功用──如一般評論者常詬病寫小說者最易犯上的一種"多一人,多一事"的弊端。在本書中,好幾位配角人物,如孟霆、丘大成、李益壽、白堅武、趙武仲等,便出現了這種情況。尤其是白堅武,這位被設置為近乎反派"無間道""二五仔"之流的潛伏奸角,"青龍幫"的"四大金剛"之一的角色,在書末不但沒有"惡貫滿盈",甚至竟然再無任何一筆半筆的下場交代。

  我認為全書比較有趣的一點特色,倒是若干角色中,都被直接與梁山泊好漢牽扯上若干關係:如凌鐵威正便是昔日梁山泊"轟天雷"凌振後人;而他的師承乃出自"霹靂火秦明",秦明後人秦虎嘯正是其授武業師與世叔伯,此外在書中還曾有"鼓上蚤"時遷後人時一現,以及林沖後人林重的出現。我想,梁氏若有心發揚水滸餘緒的話,大可在這方面作出更多有趣的關連設計,不過可惜的是,作者大概是志不在此吧。

  梁氏作品的另一最大特色是,設計角色人物從不浪費,十分"環保",經常以同一角色貫串多部作品。在本書中,如武林天驕檀羽沖、狂俠華谷涵、蓬萊魔女、耿照、完顏長之、龍象法王、李思南、蒙古明慧公主、屠鳳、褚雲峰、谷涵虛、孟明霞、辛十四姑等等都屬此類──這裏又要引申談談,這位"瀚海雄風"中的男主角李思南,在遭遇設計上,竟跟金庸"射鵰"中的郭靖頗多相合之處,如他們都曾受過成吉思汗的賞識、與拖雷結過"安答",也有幸得到過成吉思汗女兒的垂青(一是明慧公主,一是華箏公主),而最後都基於民族大義投奔大宋,反與蒙古為敵。

  此外讀畢全書,發現有兩大瑕疵,其一是文字描述頗多粗疏缺漏、不連貫之處;另一則是一度出現兩大段與主情節──事實上我認為,全書中最大毛病便是欠缺一條最明確故事主線──並無太大相關的副情節:如老鏢頭孟霆封刀大典,及完顏長之在王府設下"高手大會"所衍生的兩大段設計,除了可供作者拉雜成文,填塞篇幅的功用之外,實在並不見得可起到其他任何推動主情節的作用可言。在這兩大段副情節中,作者都因應傳統習慣地引入了頗為冗長而不必要的大段正邪兩方高手輪流以武功比試的鋪排描寫,似是例行公事,而這幾乎也便是每部武俠小說中必不可少的例牌特定大場面情境設定之一。如期間,常有神秘人混在其中,伺機出言向群雄作出諸多尖酸刻薄冷嘲熱諷的角色,叫人聯想起金庸"倚天"中那位趙錢孫先生的經典有趣角色。個人讀武俠小說,每讀到這類武林大會的情節,都例感厭煩不耐。倒是眾英雄主角為國為民,維護民族大義,智勇雙全地抗擊異族,的抗爭情節,反未見有好好寫及,讓人失望。

  又,不得不提的一個角色,是秦龍飛。這角色原本因為好高騖遠,對師兄凌鐵威心懷妒忌而變得有點心術不正,錯投入魔頭薩怒窮門下,幾乎誤入歧途,還差點因把持不定,險些犯下淫行,鑄成大錯,幸而最後在師兄及眾主角的挽救下才幡然悔悟,懸崖勒馬,更與大奸雄完顏長之女兒完顏璧成就一段美滿姻緣。而這也是梁翁筆下常常寫及,也寫得比主角更易成功的角色。


  綜觀全書,未見寫得太精彩到位之處,僅屬梁羽生維持基本水平的作品。不過縱然如此,梁氏作品的可讀性畢竟仍比同輩作者所創作的大部份武俠小說為高。如筆者曾嘗試讀過臥龍生、諸葛青雲等名家作品,初讀之下發現如臥龍生、諸葛青雲二者筆下功底、文學根基都相當深厚,不但文字洗鍊,而且都用得極盡古雅華美,有時更有點刻意賣弄艱澀之嫌──坦白說,如果純以行文而論,都頗堪一讀。唯說到情節與佈局,則未免顯得過份單薄與平淡、空洞,乏善足陳。舉例如筆者近來試讀過的諸葛青雲"一劍光寒十四州"上冊(關於此書名,筆者不才,只因早年讀過古龍"三少爺的劍"篇首大概是出自古龍自撰的"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州"二句而引發聯想,及後才知此書名原來源出於唐貫休的"一劍霜寒十四州"之詩句)幾乎通篇流於一本主角英雄練武報仇打鬥的流水帳,簡直讓人不勝其煩,不能卒讀。相比起來,梁羽生文字雖簡樸,但每部書中在情節及佈局上至少都見出較用心思之處,高下立見。這就無怪乎梁氏能得享武俠小說"大師"之美稱,與二人地位不可同日而語。過去曾有戲言,把金庸作品比作武俠小說中常出現的九大門派中的"武當正宗";梁氏作品比作"天下秀"的峨嵋,而古龍則為專以奇詭險詭取勝的青城、海南二派;則臥龍生、諸葛青雲之流,大抵只配喻作崑崙、崆峒等較次等門派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