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標準資本家嘴臉


  樓價高企,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周日的城市論壇,題目正是政府應否為幫助市民置業而復建居屋。近來的城市論壇,不論講的是甚麼題目,幾乎慣性總會出現激烈火爆的激辯以至叫罵場面,真的很有娛樂性--主要是代表八十後的”維園阿哥”近日頻密亮相登場,且每次都充份展現八十後的激昂本色,專與保皇派講者大唱對台。一般說法是,這都與社會上的怨氣積聚有關,是社會風氣使然。加上這次的題目更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是故早有預料這次的情況也必然不會例外。

  果不其然,節目進行未幾,自由黨的嘉賓田北辰先生,很快就因其提出”政府不應以納稅人的公帑幫人置業賺錢”的言論,成為八十後及其他支持復建居屋的嘉賓和現場觀眾一起圍攻的對象。唯是田少不但淡定已極,更表現出幾分囂張地一一進行昂然力辯,甚且更帶挑戰口吻地邀請一位台下發言觀眾不妨與他展開”單挑對辯”。

  首先,田少對於在場講者之一鍾劍華先生轉述其意思變成”以公帑幫人發達”一語,十分在意地反對,並明確表示自己從不曾用上”發達”一詞(這裏有必要澄清,事實上他的確沒有用過,所謂’幫人發達’一詞不過是引述某位中大蘇教授之言)。但其實據筆者當場理解,其言詞卻實在真有幾分這種意思--至少給人感覺是有這種意思--雖則我也同意政府確是沒責任幫人置業這一說法。鍾劍華先生即直指此言是有刻意挑動階級矛盾的誤導之嫌,無助於解決問題,表示幫人置業不過是政府其中一種可行手段。對此我也是相當同意。再說,有能力置業固然不等同於發達,否則的話,香港早已滿街都是發達之人了。田少連幫人置業都不贊成,自然應是更加不贊成幫人發達的吧。故此,對於他有否用過”幫人發達”一詞,似乎就不見得有太大分別,也不值得那麼在意地去進行爭論了。

  事實上,自由黨一向予我的印象,從來就是秉持著這種刻意挑動矛盾的態度作風的。即如在”最低工資”議題上所表現出的便是這樣:一味強調香港不應淪為福利社會之餘,一面不忘對打工仔大加恐嚇,指最低工資一定,既會帶來中小企不堪成本暴增而紛紛結業倒閉,亦會令老板們不再願意聘請一些弱勢工人。結果在之前以此為議題的城市論壇中,終於鬧出”張廿蚊”的風波,惹來天怒人怨,到底還不是要道歉收場?

  香港不應淪為福利社會,一向久已是資本家日常掛在口邊之言。對於所謂福利社會,資本家們似乎天生總有一股很大的恐懼抗拒。當然了,原因不難想像,無他,自然是因為福利社會一旦出現,將會大大削弱他們的所得利益而已--資本家所最怕的,就是別人會分享了他們的努力成果。是日田少一度質問鍾教授,內容大要就是一旦復建居屋配額引來市民的分歧爭議將有何回應?一旦引至樓市下滑將又如何回應?我的看法是,對於任何關乎利益上的分配配額,社會上都是免不了存在分歧爭議的;至於樓市下滑,亦大可引用田少本身之言來回應:政府既無責任幫人置業賺錢,試問又有何責任一定要把樓市托住,以保障業主們與資本家們的利益?

  
  對於福利社會,他們過往口口聲聲提出的理由是:福利社會會養懶人。這卻正正就是一種有意挑動社會矛盾,以偏概全的標準說詞,其背後所建基的立足點是,先假設低下層的貧民俱是帶有天生惰性而毫不思進取的,足以反映出資本家們思想中根深柢固的犬儒、涼薄成份,以及眼光的狹隘。其實,這方面的邏輯混亂,亦正跟爭論綜援制度是否應該收緊所引起的邏輯混亂相若:難道我們只因為少部份人的立心不良,就要犧牲大部份人應該享有福利幫助的權利嗎?


  或云:人性本惡,世上任何制度,不都應該是先本著設法制衡堵塞人性醜惡的精神而去制訂的嗎?然則,基層貧民的惡性要受制衡,卻試問資本家商家的惡性又有甚麼機制可以制衡呢?且看本地各大公營機構,在年年有巨大營利之下仍舊年年加價,卻又不時裁汰員工,何曾又受到絲毫制衡?這或可又以一個由民主引發的常見爭論相喻:一向有些反對民主的人,常以擔心民主將導致社會混亂不安,甚至會出現不可控制的民粹主義為反對民主的理由,然他們所忽略了,或根本是有意避免觸及的是,相比起來,對於國家機器權力的制衡,應是比諸對人民權力的制衡是更形重要的,原因是國家機器總比人民處於強勢。

  而且我認為,香港距維護升斗小民打工仔的福利社會還有很遠一段距離,而實實在在的情況是,香港倒是早已淪為維護資本家大商家福利的”福利社會”久矣。對於最低工資將使大量中小企倒閉這一說法,我真想反問一句:若無最低工資,以今日租金高企的本地經營環境,難道各中小企就可經營得很輕鬆自在了麼?更何況,正如田少”政府不應幫人置業賺錢”的說法,政府和市民,試問又有何義務要保證中小企老板們生意一定要賺錢,有何義務要保證他們一直能世世代代妥善經營下去,不至倒閉的?試看今日香港,還未有最低工資設立,不是仍不知有多少中小企天天都在倒閉結業嗎?做生意本來就是有風險的,當生意經營不下去時,要倒閉的自然就要倒閉,那是自然不過的事。要是處處只想著要節省成本,成天只懂抱怨加重成本就會帶來負累的話,那我勸各中小企老板們還何必搞甚麼生意?不如盡都把資金轉去炒樓炒股算了吧。

  至於說到弱勢工人受影響的問題,我同樣也想反問一下,在尚無最低工資的今天,難道老板又會本著甚麼社會良心,在沒有任何可利用殘餘價值的情況下會去僱用他們嗎?香港的老板可沒有誰是開善堂者,只要他們覺得一個上年紀的工人,以至殘疾工人--即使其工資是再如何地廉宜--是不值得他們花錢去僱用的,我相信他們本就絕不會有那麼慷慨的一顆善心,純為盡一份社會責任而去僱用他們的。再者,以今日本地老板之無良古惑,他們只要有心去解僱這種廉價工人,即使沒有最低工資,根本隨時都可扭盡六壬,找出一百個理由和藉口來!所以我認為上述兩種說法俱是廢話無疑,目的純為欺騙誤導兼恐嚇市民而已。

  田少在論壇上,口口聲聲叫觀眾們不要因為對其政黨所存成見,而盲目反對其言論,其語氣態度聽來似乎很見客觀與實事求是,然而真正既不客觀,也不實事求是,事事專好挑起社會階級矛盾者,倒正正是他們自由黨自己。

  政府興建居屋,是否真會變相幫人發達,對這問題我認識不深,不敢表達愚見。可是一個事實是,住屋無論如何也是一個關乎基本民生與人權的問題。正如前述,我認為無論如何也不應為有少數人會有機會濫用此一制度而因噎廢食,毫不作為的。何況,只要加以適當規管,我絕不相信政府是無法遏止市民可藉居屋謀取暴利這種不公現象發生的。如果政府是連這小小一點規管工作也做不來的話,那試問我們還要這政府來何用?話說回來,在這方面,我對田少提出所謂”流轉公屋”的構思建議其實也頗為贊成--不過,對於這個做法實行起來,到底收效會有多大則不大好說,而且據田少所親自闡述的意思:先讓夾心階層入住公屋,然後代他們扣起市值租金與公屋租金間的差額,在住滿五年後發還,這個做法亦與變相幫這些人儲錢何異?雖則到頭來所儲夠的金錢,只怕也未必夠付一筆中價房屋首期吧?唯這樣一來,豈非亦與田少”不應幫人置業”的原意自相矛盾,顯得有點自打嘴巴了?


  更況且,即使退一萬步來說,所謂發夢冇咁早,相比於腦滿腸肥,資本雄厚的大地產商而言,小市民真要想憑買樓一朝發達,哪有如許容易?說不應拿公帑去幫人置業,那請問憑甚麼香港市民們,卻偏要拿辛苦賺來的金錢天天去幫地產商發達?請勿誤會,在這個問題上,我是無意”憎人富貴”,只不過因為今天我發覺有好多人倒是好像在太也”嫌人貧”罷了。

  另一方面,資本家也常常不忘振振有詞,提出一個論點是:想當初他們何嘗不是克勤克儉,胼手胝足,在毫無任何社會助力的條件下白手興家,才享有今天的成果的?說者並常以此來反襯批評今日的下一代事事只會倚賴政府,只會伸手要這要那的福利,而自己則好吃懶做,毫不進取努力。這可是標準上了岸便揚揚自得的資本家涼薄口吻,表面倒是說得冠冕堂皇,可是,我倒想請他們不妨先自認認真真,捫心自問一下,他們的成功,難道真的可說百分百全靠自己努力,而完全是從來不曾得益於社會當年所提供給他們的任何一絲機會或幫助的嗎?更何況,當年的社會環境,在在均不能與今天相提並論。今天買不起樓的八十後或基層市民,當他們每天辛勤工作十幾小時,每小時所賺取的卻只能是張廿蚊所提的”廿蚊最低工資”,到頭來連生活也成問題的時候,試問社會又能給他們提供甚麼向上爬的機會可言?提出這種言論的人,敢問他們又該拿甚麼面目去面對那些終日飽受資本家地產商們層層剝削,以至三餐不繼,在職貧窮,到頭來卻只換來挨到過勞死下場的基層草根市民的冤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