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遲來了的電視風雲、報紙風雲


  據云在不久的將來,將有多家免費電視台的牌照發出,引入電視業一輪新的競爭。日前已有報章頭條廣泛報道有人已積極向無線台前幕後人才埋手,掀起一片所謂“挖角潮”。坊間不少傳媒便競相以“電視風雲”來形容事件,不少藝員(當然絕大部份都為無線藝員)在接受訪問時,無不指稱這不論對他們或對觀眾來說,都是一個好現象。只是,筆者實在卻對此不抱樂觀。理由是,筆者始終認為,不管從哪一種角度看來,本地電視業的黃金時代,早已成明日黃花,只怕是勢必難再復興的了。

  亞視近日正頻頻宣傳催谷所謂五十五周年台慶,2011減去55,豈非等於1956?那大概就是連麗的呼聲年代也算上了,端的有點令人啼笑皆非。不過若嚴格由黃錫照時代的“麗的電視”真正興起年代開始算起,這個電視台經營的歷史也已不輕。而另一方面,一直處於強勢的無線電視,自啟播以來,也至少有了四十多年的歷史。因此說來真令人有點慨嘆與費解,數十年來,香港政府一直不肯開放更多的免費電視牌照、頻道,以為香港市民造福(只有在七十年代末期曾引入過佳藝電視,可惜經營未幾,根基未穩便瞬即以倒閉告終),以至錯過了七八十年代的這個電視黃金歲月,卻偏偏等到今日夕陽遲暮之時,才來此一著?是否已予人一個“遲來的春天”之感?

  很多人都說,本地電視台,一直都是培養本地電影業人才的搖籃,而伴隨著當年電視業輝煌時代而來的,便正是本地電影的輝煌時代。可惜,時至今日,不論電影、電視,均已發展至荼靡,能勉強生存下來的人才寥寥可數,所以常有人以青黃不接來形容這現象。因此我認為今時今日,還來開放這許多頻道,實在不見得再有什麼太大意思了(當然或有人會說:遲來總好過不來)。一門工業,當已到了半死不活的狀態下,才來扶植發展、救亡,試問又會帶來多大的實際效益?應做的時候為什麼卻不去做,只一直坐看本地免費電視業成為一台獨大的壟斷狀態達數十年之久?這倒真不免叫人聯想到幾條過海隧道的情況,目前全港收費最為昂貴的西隧,據說專營合約將要到2017才期滿,那就是說,情況不到2017不會有任何改善,政府在此之前將不會考慮收購的建議,而升斗小市民就只好繼續天天被逼挨紅隧塞車之苦了。唯到了2017,誰又估計到屆時香港的經濟、民生狀況,又會出現一番什麼樣的變化?

  由此又想到派六千元的問題,等得政府左搞搞來右搞搞,真的等那六千元來開飯的貧困窮人,大概早已餓死也等不及。

  由免費電視,又想到了近期的免費報紙大戰。想來,本地報業的式微時代,也正好跟電視式微年代相約。免費報章,其經營方式,說起來其實也跟免費電視台形式相當若合符節。唯近日,傳媒大亨黎智英以“爽報”異軍突起,又再惹起一番輿論爭議。爭議的主要議題,在於其報章的風格,因為很多人抨擊這份新出的免費報章內容,多涉所謂情色或色情成份。唯觀乎黎智英創立“蘋果日報”及“壹周刊”的前科,眾所周知,他本就是一位作風出格大膽,只要利之所至便無所不用其極的“傳媒生意人”。對於這份“爽報”,筆者近日也曾一讀,感覺坊間對其所謂情色或色情指責,無非因為它將“蘋果日報”的風月版內容加入到篇幅中所致罷了。說到底,那其實不過就是一份“蘋果日報”的縮放版而已。唯其中加插了一版由牛佬(本地連環圖中以繪畫黑社會色情暴力漫畫知名的創作主筆)所繪製的情慾漫畫“淫間道”(只不知道曾否在“蘋果報”中連載過?),看來卻實在有點太過。

  再次申明,筆者絕非什麼“道德塔利班”或什麼“假道學”之流,筆者只覺得,若真要牟利,何不乾脆堂堂正正出一份“鹹報”或鹹書算了,何必要冒上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早前陶才子在電台節目中曾表達一種意見,大意認為在本地既然搞一份嚴肅藝術健康報刊缺乏市場,那就怪不得今日出現了這般現象,引出的結論大概就是受眾的自作自受。對於這點,筆者絕對不敢苟同。這邏輯便等同於說,既然撈正行不見得有太多前途與出息,那就怪不得人們去作奸犯科,撈“偏門”一樣。記得才子以前也曾說過,搞所謂正派健康文學藝術刊物或影視作品,之所以得不到大眾關注喜好,關鍵只在於創作者的水平太低而已。那就很明顯已說明了一個事實,譁眾取寵、官能刺激的手法,絕對不是唯一在商業上的生存之道。此所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接受爽報或蘋果日報等,下下以出版自由、言論自由之名義,而以種種手法形式,繼續在一份普羅大眾刊物中向廣大受眾灌輸這種極有問題的不健康的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