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學好外語




  小女兒近來因為瘋狂迷上了韓國偶像“少女時代”,居然直鬧騰著要學習韓文,這股大韓偶像風果然厲害!對於韓文,其實筆者在年輕時也曾找過相關書籍企圖接觸過,但一見到那諸多乍看起來頗複雜難記的注音符號,就打了退堂鼓(反而卻花了偌大力氣,把日文的平假名、片假名五十音標都狠記了下來,只因那時對於日文的興趣遠為濃厚也)。有了個人這種經驗,對小女這種很大可能屬於“三分鐘熱度”的興趣,自也不敢看好,雖則個人也深信到,一個人越在年輕時,對學習一門新外語往往越易吸收,所以有些兒童小小年紀,便能掌握十多種外語語文之事例,其實所在多有,並不稀奇。問題只在其成長背景中,能否得到相應的支持培養,以及自身有否那股克服初學困難的毅力而已。

  固然,隨著一個人的年齒漸增,據說自十來歲後,對於掌握新語言的吸收能力已在每日呈現不斷退化之中,因此要學好一門新外語,便將會變成越加困難一件事。再加上還有許多別的重大客觀因素在作影響,最關鍵者莫如能否有一個學習該門外語的良好環境。即如一個人即使已屆中老年,如果有機會投身在異國生活,得到這種外在環境因素催化,很多時即使對當地外文學得一知半解,至少也會較容易掌握到解決基本生活所需的外文技巧,這原也是顯而易見之事。即以我們這種非以普通話作為母語的廣東人為例,在正常情況下,縱然在目前已大力推動了普通話教育,以日常的香港生活,其實也不易找到這樣一個鍛鍊、學習普通語的良好“語境”。所以,難怪如“老表你好嘢”中的郭晉安所說:“香港人的普通話,就是這麼爛”啊。普通話已是如此,更何況是日韓等外語。

  我自己到了這個年紀,又無這種特殊生活環境配合,更欠缺一份堅定強韌的學習毅力,對掌握這種外語能力自然已不存任何奢想。以曾經認識過較多一點點入門知識的日語為例,自也不敢奢望有天能說得一口流利日語,或甚至輕易看得懂一篇日文,只在日常生活中,能解決到一點點有限需要已為滿足。近日因為女兒的關係,自己也重新生出了一股研究韓文入門的興趣,於是毅然又花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努力,從網上翻找了若干相關的教學視頻,終於也初步成功地掌握了韓文那數十個音標的讀寫規則,也掌握了韓語拼音的基本原理,但也僅此而已。至於要再進一步,掌握日常會話,及聽讀能力,當然還有待花耗上一份極大的精力,而這亦往往是繼掌握了入門知識之後,極難踰越的一大步。再以日文為例,其對於初學者顯得頗為複雜頭痛的文法,往往每能讓人就此望而卻步。僅就目前所了解的程度,韓文韓語,似乎跟日文日語,亦頗多可相近借通原理,最簡單如兩者皆憑著其拼音語言的優點特性,引入了頗多外來詞,其中不少的發音還跟漢語發音甚為相近;此外,關於其動詞在不同語句下的變化情況,和主謂語次序與漢語往往呈現相反倒置的情況等,似乎也有點點相類之處。而在發音系統而言,兩者也同樣存在一個鼻音的尾音音標,在日文中是一個形如英文h的音標,在韓文則是一個形如英文O字的圓形音標。

  在香港,我們日常可以接觸到為數不少的日劇韓劇,有心有力的話,其實都可以一一作為學習、鍛鍊日語韓語的教材。理論上來說,日語相比韓語似乎一般顯得較為易於掌握,只有aeiou五個韻母,而且初步聽起來的主觀感覺,比韓語總顯得好像較為柔和,和易於入耳一點,究其原因,可能與韓語出現頗多入聲韻尾有關。但凡一種語言,出現較多的入聲韻尾,往往便易於給人一種“硬繃”之感,和難入耳之感,最明顯者莫如泰語和越南語,甚至是廣東話和福建話、閩南話。

又,對於初學者來說,對於像英文、日文、韓文這種拼音式文字,到底是否會顯得比中文方塊字更為易學,相信普遍的意見都是持肯定的,至少中文方塊字,即使是形聲字,基本上也不能輕易望文生音,而需要下上一番死記硬背功夫。不過,我始終相信,中文的文法規則,畢竟相對簡單,如不會出現動詞變形變化,沒有時態之分等等。

對於我們這種資質平庸之輩,常常難免會有一種悲觀負面想法,身為自小接受過十多年英語基本教育的“港仔”、“港佬”,為何直到今天,對於日常英語的掌握能力居然還是那麼差勁?究竟是個人努力的不夠,還是應該歸咎於本地英語教育的失敗,以至語境配合上的不足?當然,我也傾向於與其埋怨這埋怨那,倒不如反求諸己,先該反省一下個人付出的相關努力是否足夠。結論是,要成功掌握任何一門外語,始終非要付出一份堅持不懈的超凡努力不可,因為,那永遠都是一門學之不完,不進則退的學問。畢竟,努力學好外語,才是我們能藉此從這個知識局限的本土衝向更加廣闊的世界天地,所能跨出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