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理智與感情


  因為應否動用公帑賑濟近日國內四川地震災民,又再引起社會上及議事堂上一番激烈爭論。持肯定意見的一方,理直氣壯提出“血濃於水”的理由,有部份人更甚至認為即使祖國存在普遍的貪腐狀況,以至捐款隨時會落入貪官口袋,作為祖國同胞一份子,香港人實在也是義不容辭,而且認為,政府將有力監管到捐款是否得以善用的情況。而持反對意見的一方,一來認定,內地官民今早已遠比香港人富裕,根本已不必需要香港人的援助,再加認定內地政府部員門,負責賑災的相關慈善團體,早已誠信破產,甚至根本絕不相信特區政府能有力予以監管,所以深信捐出的所有款項,到頭來只會便宜了一眾貪官,是愚昧所為。

  是日的“光明頂”節目中,兩位主持人鮑偉聰和健吾,更對支持捐款者表現出大大嗤之以鼻,冷嘲熱諷的態度,甚至狠狠駁斥對方所持的所謂內地人與香港人是“一家人”的觀點,指出內地人幾曾當過香港人是一家人?所舉例子,如賣東江水給香港,不但從來沒有少收分毫,收費甚至高於一般公價;香港記者赴內地採訪敏感新聞,又動輒會遭受內地維權人員粗暴對待等等現象,就明顯表示內地根本就不曾有一天把香港人視作“一家人”(大意)──此一說法聽來未免有點小家氣之感,冤有頭,債有主,要冤冤相報,也大可不必把冤氣出在那些從沒對香港做過什麼的災民身上──還有就是認為,特區政府在沒有得到真正充足民意支持下,就隨便動用市民公帑,借捐款賑災來向大陸獻媚,只是一場政治交易(大意)--但即使是政治交易又如何?我認為這其實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保證捐款用得其所而已。此外,又嘲笑田北辰在立法會質疑“香港人在當年日本地震中也曾毫無猶豫撥款賑災,為何對內地同胞卻是採取雙重標準”的說法是可笑的“小學生邏輯”──這一點恕筆者難以認同,也實無必要對此採取這樣鄙夷不屑的態度,只因任何人都難免會有這番質疑,而有必要去推敲背後原因何在的,這本來無可厚非,又何必太快無限上綱?如果田先生的原話是,指責日本也曾有過挪用捐款的事例,香港人卻視而不見,只會針對內地政府,這才直斥其非也不遲吧。

  歸根究柢,整個問題似乎又是源自於對內地政府,以至特區政府普遍存在的一份誠信上的質疑。這看法並不新鮮,但由此可以得見,一個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人與政府之間,如果已完全喪失了任何基本的互信基礎,將是一件多麼令人可怕可悲的事情。最可怕可悲的,便是會將人性逐漸逼向涼薄和現實。像在大陸出現過的眾多對路人見死不救的事例便正是這樣的後遺症,而我們現在似乎正就面對著這樣的理智與感情矛盾的類近情況。

  如田北辰所提到,我們捐款給日本,似乎就從不曾擔心過捐款會被貪官中飽私囊的問題,為何卻獨對內地存有這戒心?──鮑偉聰對此乾脆坦承不錯,這的確是一種雙重標準,誰叫內地政府一向這樣那樣對待自己的同胞,存在諸多這樣那樣的毛病與陋弊(大意)?誠然,我們的內地政府實在有必要為此付上應付的一份巨大責任。為什麼一直以來,竟對這種普遍存在的貪腐現象無法弊絕,以至讓整個政府官民在世人心中留下這樣一個極為負面的型象與成見?然而災民何辜,我們又何苦因為對貪官的痛恨,而對災民袖手旁觀,要他們為此來承受惡果?

  如果捐款與否,只屬市民的自由選擇取向,一切還倒不是太大問題,大家盡管各行其是,各幹各的好了;,可惜最大的問題只是,有人(如鮑等)認為,廣大市民既然都有份納稅,貢獻公帑,所以對於公帑如何運用,就有一定的發言權。

  觀乎歷次香港人在內地每次遭遇天災人禍中所表現出的捐款賑濟的熱情,一向都是那麼高漲的,為何到了今天,居然會出現這樣的巨大反差情況?是香港人忽然都變得那麼涼薄自私,和斤斤計較了?還是近年發生的種種中港矛盾,已教香港人逐漸與內地感情撕裂到了一個這樣嚴重的地步?

  我自己的看法是,爭論雙方一方可說是代表了純感情立場(是否出於政治獻媚,只是動機上的臆測,無法完全證實),而另一方則可說是代表了純理智立場(堅持避免便宜貪官的重要性大於幫助災民的重要性,又或是對同胞表示一份心意的重要性)。兩者之間是否可予以一定的平衡?為何不能把爭論的重點,從捐款與否的問題上,轉移到如何防止杜絕官員從中上下其手的較有建設性問題上?這雖然執行起來一點也不容易,尤其如果我們對內地任何政府官員,任何官方、非官方社會機構都已百份百失去所有信任之時,也許根本已成為不可能做到的事。看來內地政府實在有必要盡快先行自律自救,做出一點事情,以安天下人之心,也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