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品人錄


  易中天先生的名著”品三國”,膾炙人口,立論精闢,相信很多讀者早已看過。其另外作品如”大話方言”、”帝國的終結”亦是可讀性頗高的不可多得之作,值得推薦。此外,筆者近來發現原來易先生另外還有一部”品人錄”,內容亦十分精采,非常值得一讀,喜讀歷史作品的讀者實不容錯過。書中共分五大章,分析五位中國歷史上甚具爭議的人物,分為項羽、曹操、武則天、海瑞及雍正。

  筆者至今僅看過”項羽”的首章,已深為其筆鋒及銳思所折服。對於項羽這位一直以來都甚為後人關心的,古代歷史上最後的曠世英雄,以及當年楚漢相爭歷史形勢的勝負關鍵,歷來早有各代學者名人,提出過各種各樣紛呈的分析見解,唯個人認為,尤以易先生在書中提出的一番見解,可說是至今為止,我所看過的至為獨到精闢,發人深省的一種。

  這裏實在忍不住要摘錄一下易先生書中的一些”精句”如下:

  學術學術,學問只是術,不是道。道不是可以學得來的。治學者學問再多也只能為人臣,得道者學問再少,也可以為人君。

  項羽看重的卻不是榮華富貴,而是英雄業績。也就是說,他更看重的不是結果(如此--註:大丈夫當如此也--劉邦言)而是過程(取代--註:彼可取而代也--項羽言)。他不是要取代了以後怎麼樣,也沒想到取代了以後會怎麼樣,而只是要去取代。的確,對於一個真正的英雄來說,戰鬥本身是要比勝利更令人神往的。”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哪個英雄願在無所事事中消磨自己的一生呢?(這一點正是項羽其人最大的悲劇性所在)

  誰都知道,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決定最後勝負的關鍵一戰,是不折不扣的”決戰”。然而身為統帥的項羽,想到的卻不是決戰,而是快戰……是啊,他原本沒把那天下王位太當回事。他只想能夠英武豪雄地痛快一生,也只想在退出戰場退出人生時有一個精彩的謝幕,能最後再痛快一回。(就這一點看來,項羽也實在是一個最具武俠精神的歷史英雄人物,難怪在他死後的二千多年間,仍一直深受後世中國人所景仰同情--雖然在今日其精神已不再會有人仿效,猶如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等人一樣)

  文人為甚麼當不了造反皇帝呢?因為造反起義,爭奪地位,說穿了,是一場豪賭,非有天大的膽子不可。這個膽子,又與本錢有關。本錢特大的敢賭,一無所有的也敢賭。豪族敢賭,是因為本錢大,輸得起。流氓敢賭,則是因為沒本錢,輸不怕……文人都是聰明人,而聰明人從來就成不了大氣候。聰明人遇到事情,往往想法比較多,想得也比較細。等他前前後後都想妥貼了,沒準機會也過去了。即便機會沒過去,他們也多半不會幹。因為文人也是有本錢的人。這本錢比豪族少,比流氓多,不多不少,很是尷尬……要他們拿這一點小本錢去豪賭一把,捨不得也豁不出去……流氓就不會想那麼多。流氓甚麼都沒有,卻有膽量。而且,正因為甚麼都沒有,所以就只有膽量。(這一段可說道盡人性,也說明了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能成功改朝換代奪取帝位,成其千秋霸業者,往往不外兩種人,一是豪族一為流氓)

  愛面子的人內心都很脆弱。唯其脆弱,才那麼愛面子。因為他受不了半點傷害,這才要拚命護住自己的面子。(太值得深思!)

  沒有誰會有”忍”的性格,忍都是逼出來的……真正的忍,是自己戰勝自己,是自己對自己下手。忍,心字頭上一把刀,是拿刀子戳自己的心啊!

  項羽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項羽以前的時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也是一個貴族的時代。高貴感和英雄氣質,是那個時代的精神……然而,自從秦始皇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英雄的時代也就開始走向沒落……權欲和利欲將成為主宰和動力,人格和靈魂則將被閹割和踐踏,就像王翳、呂馬童們踐踏項羽一樣。(此所以,今日英雄只會與悲劇成同義詞)

  於是我們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個畫面:一隻代表著英雄精神和高貴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獨地死去,而一群代表著權欲和利欲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則一擁而上,恣意踐踏著那隻虎或豹,然後每個人都扯下一塊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裏,準備回去邀功行賞。而在不久之前,他們是根本不敢看那隻虎或豹的眼睛的。(很久前,讀過古龍先生一部作品”金劍殘骨令”,書的開首,便向我們呈示了跟二千多年前項羽慘死垓下的一幅類同畫面,令我印象猶深)

  顯然,劉邦是代表著”歷史方向”的,項羽則”不合時宜”。事實上,此後,像項羽這樣傻,這樣天真、任性的英雄越來越少,陰險毒辣的陰謀家和迂腐愚忠的書呆子則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說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也對。

  項羽之死,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虎和豹的時代結束之後,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時代。而且,那狼也會退化為狗,走狗。

  以上這些,何嘗不可以說成是現今社會的最佳寫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