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電視何日再風雲

  近日魔童頻頻亮相發聲於各大傳媒,就本地電視業發展,及政府遲遲未發免費電視牌照之事發表論述。要而言之,其所帶出的兩個主要觀點我認為頗值得探討:一是否定坊間很多人指出香港的廣告資源不足以支持多於現存兩個免視電視台營運生存的看法,二是傳統電視觀眾雖然在日漸減少,但不代表電視業已不可為,皆因現時有資料顯示,大部份新一代觀眾只不過從以往透過傳統電視收看電視節目的習慣模式,改為透過網絡收看而已,而這些觀眾日常所花費在網絡上的時間,大部份仍以觀看劇集為主。

  第一個問題需要根據頗多實際資料才能作出比較客觀的分析,但從主觀上我是認同王維基先生的觀點的。但如過往很多論者那樣,“ATV焦點”的長期駐筆唐文在近期一文中,也曾提出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佳視倒閉的例子,及近期數碼電台停播例子,試圖引證出廣告資源不足支持太多競爭者的大致事實,並建議為免出現這種將為社會帶來重大影響的事件,也為免政府將來要花費人力物力去負擔連串善後麻煩的情況,政府便應該慎重考慮發牌政策。然而,既然香港社會是崇尚自由商業競爭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在很多商業範疇,也包括公共事業的範疇上,盡量鼓勵有更多新競爭者加入呢?要是到頭來新的競爭者因為自己經營不善,要結業倒閉,退出競爭,那也不妨順其自然。自由市場嘛?總不能輸打贏要吧?如當年佳視倒閉之後,雖然也曾有職工團體要求政府介入,支持佳視復播,但到底也沒有成事,也不見得曾引發過什麼重大社會問題?歷史悠久的“中巴”,當年不獲政府續牌,讓出港島巴士的專營權,更幾乎是叫人大快人心的事。

  早有人提出過,廣告資源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開發的。像回歸後,大量的內地商品廣告引入,便是一例。電視業,雖然在很多人口中,是一個燒銀紙行業,但歷來一心要加入競爭的財團老板也並不在少,如曾由麗的過渡亞視的這個電視台,若非接連不斷有新的老板加入,相信到了今天亦早已步了佳視後塵,成為歷史矣。奇蹟的是,在人人說著的一台獨大局面下,這個弱勢電視台卻居然一直生存到今?我的意見一向是,如果政府的政策方針真是面向全港觀眾、市民的福祉,又或是真正肯全心投入扶助全港電視業發展,及創意工業發展的話,這個電視台的牌照一早就應該被收回的了。因為這個電視台多少年來根本一直就在尸位素餐,“佔著茅坑不拉矢”,間接成為一步步扼殺電視創意工業,使之成為夕陽工業的幫兇。

  關於亞視,近來有兩件事,個人覺得是頗為諷刺可笑的。一是它近日正在自吹自擂極力宣傳著的,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門為著它在過去二十年一直著力大播韓劇,推動韓國文化而向之頒發嘉許狀的事。我真忍不住想問問亞視,你究竟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電視台,還是韓國人的電視台?作為一個香港電視台,不但從來沒著力投放資源,發展本土製作,反而汲汲致力於推崇外地文化,而居然仍不以為恥,反以為傲!第二就是在它一年一度舉辦的來年節目巡禮,居然可笑到連新聞時事節目,甚至是賽馬六合彩直播也拿出來作為顯擺的家當了,還不忘強調這些節目爭取到了多少收視!這就好比有人開了一家菜館,卻並沒吸引的菜色提供給顧客,而處處只強調自己店內的白飯好吃一樣荒謬可笑!老天,新聞時事節目,只是一個電視台的常規基本節目而已,如果連這些節目也根本吸引不了觀眾的話,那你這個電視台就根本連一絲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也沒有了,倒不如改行去開茶餐廳好了。說到賽馬六合彩直播,就更加令人失笑了,那根本就是友台不屑跟它爭奪的一根“豬頭骨”!有什麼值得為擁有這種節目而沾沾自喜的?試看看無線電視,幾曾有拿新聞報告,甚至天氣報告這等節目的收視來吹噓的?

  至於長期倚賴選播外購劇集,以作充塞黃金時間的策略,隨著時代推展,已日漸透現出更大的劣勢。一個最主要的理由是,隨著網絡普及,在電視機前追劇的時代已過。在外購劇大部份都能在網絡上下載觀看到的情況下,誰還會耐煩每天守在電視機前追看──更不要說亞視所購的大部份還是二三流的陳年韓劇!相反,無線自己製作的劇集由於擁有自主版權,除了在電視上能保持獨家看到的優勢之外,唯一別的收看途徑就只有倚靠MYTV較遲一點的上載,相比下來,優劣之判,簡直有若雲泥,不必多說。在此消彼長之下,要想改變這一台獨大局面,根本除非是做夢!更何況,本土自製劇集從來就是一個電視台打造自己品牌的最主力武器。亞視自從當年選擇放棄了自製劇集,無疑等於自廢了武功,從此已宣布了自己的死刑。因為它已失去了兩樣作為電視台的最寶貴資產:劇集和藝員!

  要說亞視除了戲劇以外的資訊、綜藝節目很有創意,很有看點嗎?可惜很對不起,那也一樣欠奉。試看它曾推出的什麼“感動香港”、“星光大道”、“撻著”,以至“春晚”等等,無非全是拾內地電視節目的牙慧,跟風之作。其他如“我要做特首”、“亞洲政策組”、“娛樂CIA”等等,不但了無新意,而且慳水慳力,前二者尤其像教育電視(收視平均只有一點)──節目的主持人胡恩威先生在接受友台一個時事節目訪問時透露,自己根本從不在意收視,這似乎就略有點不負責任之嫌。在免費商營電視台做一個節目如果不先講收視,那講什麼?光講文化內涵麼?要講文化內涵的話,倒不如改行服務香港電台電視部好了。總而言之,亞視若想憑這類學術性清談節目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來,至少在成功建立出自己的品牌,爭取到相當收視優勢之前,是絕對行不通的。因為根本就沒有這個條件。

  請問問大部份香港觀眾,誰還會認為這樣一個電視台還有值得生存下去的價值?所以與其如此,我常認為,政府是應該設法收回亞視的牌照,改以有能者居之的。何必要白白浪費了這珍貴的大氣電波?如果僅僅因為種種現實問題,不能收回牌照的話,那就只有開放頻道是最好的做法。遲遲不願開放頻道,最後最大的得益者只能是無線,而最苦的就只有廣大的觀眾了,因為他們將要無了期地繼續忍受無線這些劣質電視節目支配了生活模式,甚至是繼續把下一代洗腦!而最不能原諒的一點是,將徹底扼殺了這整個創意工業的生存發展空間。電視業,的確在等待著一場巨大革命,不革命,就只有死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