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人廣博,寫作使人細膩--李怡

我最喜愛的武俠作者

  • 馬伯庸
  • 喬靖夫
  • 梁羽生
  • 古龍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胡恩威的分析

  還是離不開亞視。事緣是日胡恩威在「亞洲政策組」節目中,又為亞視反對發放電視牌照立場立論作辯,唯若干論據,聽來頗令人反感與抗拒。尤其其中指出到,很多人批評亞視,只是人云亦云,出於情緒發洩,甚至根本從來或很少看過亞視節目。想告訴胡恩威,筆者自己就是很少受慣性受收視影響,經常會留意亞視節目的──甚至一度是亞視擁躉,只不過經常因為實在看不下去,而被逼轉台──觀其一點,已可及其餘,既然你的節目吸引不了我,我有何義務要繼續挨下去,直到好好看完一整個你們的節目才算有資格作批評呢?再說,亞視現時的節目在我看來,根本也沒什麼值得細看的地方,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何必浪費時間?(回應胡的另一說法,質疑有多少觀眾只是走馬看花,沒細心完整看過亞視節目)所以事實絕非如他所言。

  以下嘗試逐一引述其觀點,並回應之。

(一)他申明立場,自己並非反對在電視業引入競爭,而只是反對政府在目前未有一套完善政策配套下,就貿然「濫」發牌照而已,並以反國教事件舉例,指出當日很多人反對國教,真正反對的並不是國民教育,而只是當局提出的那份課程指引(大意)。這理由無疑是有點避重就輕,看似無可厚非,唯一前提是,幾時才算是有完善的政策配套?又怎樣的政策才算是完善,才不算是濫發牌照?執筆時,無線高層李寶安先生也作出公開發言,表示並非盲目反對競爭,只是希望政府先行澄清三件事,第一件事便是明白交代,究竟認為總共要增發出多少個免費電視牌照才算足夠?表面說得同樣避重就輕,但其背後真正含意為何,大家心照不宣。

(二)他又以現時印刷媒體作喻,指多選擇並非一定會對行業生態帶來好的影響,如市面充斥眾多份報章與雜誌,然而質素普遍低劣。很明白他所指涉的,大約是坊間的諸多八卦雜誌,以及公信力日益薄弱,傳媒操守也甚低的好幾份所謂大報而言。可是莫忘記凡事必有好壞兩面,哪來的十全十美?現時本地對出版採取較寬鬆的政策,導致出版業比較百花齊放,而在百花齊放之下,自然難免會出現良莠不齊,沙石俱下的情況。難道我們就因為市面出現了這些普遍被認為媚俗、低劣的出版物,就應收緊政策,限制新競爭者的加入嗎?更何況,不要忘記,因為政策的寬鬆自由,市面雖然有這些媚俗低俗的東西,但也不乏水準優秀的東西,只不過比較乏人問津罷了。一句話,多選擇不一定會帶來好的影響,但沒有選擇無論如何都只有令行業更加病態,誠如毛孟靜議員在立會所言,「現時電視業一台獨大的局面,根本連良性競爭也說不上,更遑論什麼惡性競爭」。

此外,胡又以中華巴士公司作例子,指以往市民對中巴服務很多不滿,但好了,現在引入了競爭,結果又怎樣呢?還不是換來滿街巴士泛濫、交通擠塞和環境污染?我認為這是荒謬的。首先,相信生活港島的市民,無可否認自從中巴結業之後,巴士服務的的確確是得到明顯改善的,至少比九龍新界仍陷於九巴獨營的情況好得多了。至於現時帶來的種種負面現象,其實絕對跟競爭無太大直接關係。如果競爭是壞的,那試問當年政府興建地鐵來做什麼?建了地鐵,還不是對原來經營的巴士公司構成競爭麼,但又幾曾把巴士公司逼得去「降低服務質素,譁眾取寵了」?

所以,再說什麼「惡性競爭會影響節目質素,教電視台逐漸傾向譁眾取寵」等說法,根本毫無說服力。今日只得兩台競爭,敢問節目質素又好得到哪裏去?每年一度兩台的一輪選美節目,和TVB的低能遊戲節目等,還不是老早就已在譁眾取寵得達至極致了?難道論者擔心他日我們將會看到,有人會效法外國電視台做法,找些三點式泳裝美女來報告電視新聞?實在不明白,一個人口已達七百萬的城市,又怎會容納不了兩個以上的電視台。當然,那也不代表牌照可以無限濫發下去,可不要偷換概念。

(三)強調數據,分析,認為現在很多人批評亞視的態度,是帶有情緒性,「毀滅性」,尤其對於亞視提出收視六四開的質疑。對於這個什麼六四開的調查結果,筆者一來不感興趣,二來亦覺得不是什麼主要重點,所以實在不想也無法多談。固然我也無法否認,坊間容或是有著若干對亞視的盲目性的負面情緒批評,但大部份都是言之有據,絕非盲目的。而且,我相信沒有人是平白無故會天生那麼憎恨亞視的,包括筆者自己也不是。一個商業品牌做到如此讓人嫌棄的地步,相信唯一應該反省檢討的,只是亞視自己。而我認為,除了表現太令人失望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格出了問題。如果安安份份,好好做一個弱台二奶台,本來也就罷了,偏偏要不自量力,厚顏無恥,經常「假大空」地自吹自擂,那才是最令人吃不消與反感的地方。更何況,最重要的是,亞視的節目方針已越來越死氣沉沉(朝氣絕不是光憑一兩句空洞口號可以喊出來的),偏離本地觀眾口味,歷來對本地電視工業也實在貢獻太少。所以對很多人來說,早就對它越來越陌生,越來越難有代表性、認同感和親和力,彷彿覺得它已不是一個屬於香港人的電視台了,也所以,大家才會只關心它的亡,不再關心它的存在。

對於有批評指亞視經常重播節目,胡對此便作出反駁:「有沒有認真分析過到底重播過幾次?」「重播節目到底是否違反牌照規定?」「重播節目又是否一定不好?」等等。重播節目還要分析?那我可告訴胡,亞視每廿四小時重播節目之次數,至少在三四次或以上(如果包括那每逢假日便播的,例如在北京舉行的台慶節目、亞洲先生小姐選舉等等,更可至少在一兩月內重播十多次!絕無誇張!亞視的台慶應在幾個月前早已結束,但至今居然仍在不斷重播那個並不精采的台慶節目,相信這再也不可以遷就不同時段觀眾來作辯解了吧?)至於是否違反牌照規定,據知現時已有議員在提出辯論審議。說到重播節目好不好,難道對觀眾而言,居然還有好的?據胡所說,是遷就不同時段的觀眾。一個很熟悉,但不成立的理由。真要那樣,何不每隔一至兩小時重播一次?嚴格說來,這做法對亞視自己而言,我認為都是有害無益的。因為,既然你的節目一天至少重播三次,我還何必按時按候,看你黃金時段的首播?倒不如先轉台看看鄰台有什麼好看的,等到深宵再來看你的重播。

此外,對於批評亞視製作「慳水慳力」,胡指出,亞視現時是奉行與無線不同的一條路線,不同的節目概念,如他所主持的「亞洲政策組」,不過是純清談節目,製作預算大小根本並不影響節目質素。首先,亞視不跟著無線走同一路線,說穿了只因為根本跟無可跟,沒本錢去跟罷了,而並非它本來不想。但話說回來,誰又曾叫你一定要跟在無線屁股後面走呢?故而亞視最終才只有出此下策,大量外購節目,及製作這種清談式節目,而美其名曰注重概念先行。那回頭看看,它的節目概念究竟又有多麼行?如「亞洲政策組」、「藏寶」這些節目,雖或有多少文化品位,但壞就壞在過度枯燥,形式甚至比教育電視還要單調乏味,憑這些節目就能爭到四成收視?對不起,我雖無數據在手,實在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信。

又,有趣的是,胡提到有人批評亞視播太多韓劇,並指亞視不是已從善如流,從以往每晚播兩檔韓劇,減為一檔了嗎?如果這就算是改善,也未免太令人噴飯失笑了吧?

(四)對於那次亞視直播在政府總部外舉行的「騎呢騷」,究竟是否「公器私用」?胡沒明確表態,卻指在該騷中,曾有五位嘉賓出席過(其中的劉夢熊先生只是影象出席),並向公眾提供了五種不同的分析角度。這似乎倒有點文不對題。但無論分析角度有多少,當日現場所見,那好幾位嘉賓都是跟亞視、亞洲會或有淵源,或關係密切的,而且立場清一色都是支持亞視者。那到底算不算客觀?公正?而利用直播(加密集重播)這樣一個「騎呢騷」,將公眾利益跟商業利益綑綁,包裝成一個娛樂節目,企圖引導公眾支持贊同維護你的商業利益,很明顯就是在公器私用。更不要說每日播出的那個已成為亞視主要喉舌工具,經常大力批判、挖苦「鬧爆」不同意見的「ATV焦點」。

  最後,不得不提,亞視執行董事盛品儒是日公開表示,已就王維基涉嫌盜取商業機密之事報警立案,並聲明此舉與反對政府發牌之事無關。既然如此,到底誰是誰非,作為市民大眾,也只好靜待事態進一步發展,不宜妄作議論。唯亞視在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以言論不停抹黑打壓對手的行為,到底有點太難看。有事便循正當法律途徑解決好了,又何須如此「譁眾取寵」地小題大作,擺出這樣一副咄咄逼人的流氓式醜陋嘴臉,令自己即使有理也變成不受同情的一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